[发明专利]一株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和降甘油三酯功能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466436.5 申请日: 2020-05-28
公开(公告)号: CN111440750B 公开(公告)日: 2021-12-07
发明(设计)人: 矫艳平;赵迪;曹蓝;江枫;张春宇;范翠翠;李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仁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1K35/745;A61P1/12;A61P1/14;A61P3/06;A23L33/135;C12R1/01
代理公司: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代理人: 金春华
地址: 331200 江西***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缓解 乳糖 耐受 甘油 功能 动物 杆菌 乳亚种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和降甘油三酯功能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所述菌株命名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HCS04‑002,该菌株已于2020年03月25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9509。本发明所述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CS04‑002既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功能,又具有降甘油三酯功能。同时具有优秀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当从口摄入进入人体时,能够耐受pH值较低的胃环境和高胆盐环境以较高的存活率到达肠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和降甘油三酯功能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乳糖是雌性哺乳动物特有的一种双糖,仅存在于乳汁中。乳糖在人体中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乳糖酶又称β-半乳糖苷酶,是位于人体小肠绒毛的一种消化酶。该酶可催化分解乳糖,同时还具有半乳糖苷的转移作用。人体中乳糖酶的活性和分泌量受原发性及多种继发性因素的影响,缺少乳糖分解酶的人群在摄入乳糖后,导致人体无法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继而出现胀气、腹鸣、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

目前,针对乳糖不耐受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膳食乳糖剔除疗法、双歧杆菌制剂和乳糖酶制剂疗法。膳食乳糖剔除疗法即减少乳糖的摄入,通过食用无乳糖奶粉或牛奶、酸奶等替代饮食,避免乳糖不耐受;双歧杆菌制剂是利用双歧杆菌能够表现出乳糖酶活性,具有水解乳糖的功能,且能够修复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促进乳糖酶的分泌,减轻腹胀、腹鸣等临床症状,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乳糖酶制剂疗法无需更改含乳糖饮食即能有效改善乳糖吸收障碍,保证了正常饮食营养摄入,此疗法被广泛认可,但国内乳糖酶原料的生产技术尚不成熟,现有产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部分需要进口,成本价格昂贵。

甘油三酯(TG)是3分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但体内甘油三酯过高会引发人体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目前防治高酯血症的主要办法有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适当的理疗和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包括睡眠问题、腹泻或便秘、记忆或精神问题等。服用安全有效的具有降解甘油三酯功效的菌制剂食品或药品,可以避免或降低现有药物的副作用,但根据现有研究关于菌制剂的甘油三酯降解率普遍较低,列举如表1。

表1 列举现有研究公开的菌制剂甘油三酯降解率

本发明中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同时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功能和降甘油三酯功能,为高脂血症的乳糖不耐受人群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耐酸能力强、耐胆盐能力强、耐胃肠液能力强、同时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功能和降甘油三酯功能作用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及其应用,尤其在食品或药品组合物中的应用。

一株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和降甘油三酯功能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所述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所述菌株命名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subsp.lactis)HCS04-002,该菌株已于2020年03月25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9509。

上述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在制备缓解乳糖不耐受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上述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在制备具有降甘油三酯功能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仁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仁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64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