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复合菌群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7159.X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学辉;胡立江;许可欣;姜鸿;齐艺晗;从军灏;范娇;范英荣;贺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吉国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资源 复合 培养 培养基 配方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复合菌群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包括木屑、碳酸氢钠、氯化铵、石子,所述石子的尺寸为10‑18mm。还包括培养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将培养基、复合菌种粉放入培养瓶中混合均匀,振荡培养2‑3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复合菌群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中复合菌群的生物特点,设计该菌群的培养基,能够保证菌群的活性,毛降解率高,功能菌群拥有更好的减量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复合菌群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垃圾围城”矛盾正日趋凸显。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置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源头减量与分类控制。且餐厨垃圾成分复杂,拥有易腐败、易滋生蚊虫等缺点,同时餐厨垃圾含有大量的氮、磷、钙等营养物质,是一种危害性和资源性共存的物质。
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有垃圾填埋、焚烧和微生物处理等。其中以微生物处理法的经济收获最大,且几乎不产生二次污染。微生物处理餐厨垃圾主要应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机固形物在各微环境中不断被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降解为大分子物质,继而形成小分子物质被微生物吸收利用。通过2-3个月的腐熟,形成有机肥,可用于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实现了对餐厨垃圾的二次利用。复合菌群大部分以固体粉末状存在,少部分附着于木质载体,形成大量缺氧-兼氧-好氧组合的微环境。对于量大、湿度高的餐厨垃圾具有良好的减容作用,培养1-2个月,无需二次堆放腐熟,即产生高品质有机肥,为企业带来一定收益。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早已商业化,并且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国内商业化进程刚刚起步,并不成熟,我国的餐厨垃圾微生物处理仍面临着众多考验。再者进口菌种价格昂贵(¥20/kg),大大增加了餐厨垃圾处理成本,限制企业的发展。
已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911124222.3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该方法中所述微生物菌肥,含有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菌。微生物菌肥采用如下方法制备:除去餐厨垃圾中杂物,将餐厨垃圾加热后取出油脂,剩余部分粉碎后加酶酶解,将酶解后的餐厨垃圾投入发酵罐灭菌后接入培养好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菌种,纯菌或混菌发酵得到单一菌种液体菌肥或复合菌种液体菌肥,用载体吸附液体菌肥后得到固体菌肥。本发明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微生物菌肥,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可有限减少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该申请中这些菌类的培养基并没有提及。
现有技术中的菌群的培养基无法保证培养的菌群的活性,毛降解率低。培养出的菌群消化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复合菌群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中复合菌群的生物特点,设计该菌群的培养基,能够保证菌群的活性,毛降解率高,功能菌群拥有更好的减量化效果。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复合菌群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包括木屑、碳酸氢钠、氯化铵、石子以及适量无菌水,所述石子的尺寸为10-18mm,木屑要求无过多杂菌污染,碳酸氢钠、氯化铵要求分析纯。
碳酸氢钠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氯化铵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添加的木屑能够保证培养基的疏松性,同时为菌群提供丰富的木质素,利于菌丝的生长。石子的目的是为了在震荡培养的时候,石头的震动会形成剪切力,防止木屑粘结。
所述培养基配方包括1-2g、碳酸氢钠0.3-0.45g、氯化铵0.3-0.6g、石子4-6g、无菌水6-10g。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培养基配方包括木屑1.5g、碳酸氢钠0.35g、氯化铵0.5g、石子5g、无菌水7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吉国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未经安吉国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71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