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理疗仪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7290.6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9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定;杨世伟;陈伟健;李洪君;贾佩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贻晨兴工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高姜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红锦大道59***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理疗仪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康复理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红外线理疗仪,包括脚架、支柱、下支臂、上支臂和灯头总成,支柱可调节高度并固定,支柱的底端与脚架固定,支柱的顶端与下支臂铰接,支柱的上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连接有电源线,下支臂的自由端与上支臂的一端铰接并通过支臂调节组件固定,上支臂的自由端与灯头总成固定,灯头总成由控制面板控制;灯头总成包括防烫灯罩、防烫压板、辐射板组件、镀铜聚能罩面板、加热器和镀铜聚能罩底板;辐射板组件包括外圈和内圈,防烫灯罩通过防烫压板与辐射板组件的内圈固接,辐射板组件的底部外圈与镀铜聚能罩面板可拆卸连接;镀铜聚能罩面板和镀铜聚能罩底板可拆卸连接。本发明还涉及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康复理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红外线理疗仪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电磁波谱中它的波长为760nm~15μm,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疗法为红外线疗法。目前医疗用红外线分为两段,即短波红外线(亦称近红外线,波长760nm~1.5μm)和长波红外线(亦称远红外线,波长1.5μm~15μm)。
红外线的波长长,光量子能量低,作用于组织后只能引起分子转动,不能引起电子激发,其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而无光化学效应。红外线照射时,皮肤及表皮下组织将吸收的红外线能量转变成热,热效应是红外线治疗产品的主要作用机理。热效应产生的治疗作用为:
1.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代谢加强;加快局部渗出物吸收,促进肿胀的消退。
2.使骨骼肌的肌张力降低,胃肠平滑肌松弛,缓解肌痉挛。
3.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同时血液循环的改善、缺血缺氧的好转、渗出物的吸收、肿胀的消退、痉挛的缓解等综合因素可达到镇痛的治疗作用。
4.使局部温度升高,利于水分蒸发,促进渗出性病变表层组织干燥、结痂。
理疗灯之所以能用来治疗疾病就是其中的电磁波在影响,电磁波是大自然的产物,理疗灯中电磁波的医疗作用为:电磁波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化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理疗灯中电磁波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进入体内之后,便会致使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一起吸收,分子之间抵触生热构成热反应,推动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展,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根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曲折移风易俗的阻碍根除,从头使组织复生,推动酵素生成,抵达活化组织细胞、避免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理疗灯中电磁波关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阻碍致使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效果。
然而,现有的理疗灯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辐射距离不宜过近,否则容易发生皮肤灼伤(如发红或起水泡)或误触辐射头而被烫伤,也不宜距离过远。红外线理疗灯的危害有: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遭到电磁波辐射后彼此抵触,致使机体升温,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身体一些组织和器官的正常作业。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细微的电磁场,它们是安稳和有序的,一旦遭到外界强电磁波的搅扰,处于平衡情况的细微电磁场发生失衡,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到影响。累积效应:当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人体的损伤没有修正,若再次遭到强电磁波辐射损伤,其损伤程度就会发生累积。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可更换灯罩红外线理疗灯,申请号为201810564881.8,包括支撑组件和照射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支撑块、支撑杆和扣环,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支撑块的上侧,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底座的上侧,所述扣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外壁;设置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灯罩,第一灯罩和第二灯罩,第一灯罩便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使用,第二灯罩便于面积较小的部位使用,在灯座上开设了固定槽,在灯罩上开设了螺纹,使其具有滑动性和连接性,使用时便于拆卸和安装,利于第一灯罩和第二灯罩之间的交替使用,在支撑杆的外壁加设了扣环,便于电线的固定,防止使用时缠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贻晨兴工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贻晨兴工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72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