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7510.5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刘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刘满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2/30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时理想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安庆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高 茯苓 嫁接 成活率 成品 密度 方法 | ||
1.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松木段在挖好的基坑内呈倾斜状排列堆放,选取其中一根松木段的上端接种茯苓菌种,填埋基坑;
待菌丝布满整个松木段时,挖取松木段下端外的泥土,选取其中一根松木段的下端面,用刀刮出一个与待嫁接的鲜茯苓块大小相一致的嫁接面;
将鲜茯苓块的切面与松木段上的嫁接面紧贴,并对鲜茯苓块的姿态进行固定;
在鲜茯苓块与松木段连接处的外侧覆盖网状结构层,并使得网状结构层的覆盖范围大于鲜茯苓块;
填土,将网状结构层、鲜茯苓块和松木段的下端一同掩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鲜茯苓块的姿态进行固定的方法包括:先用一个具有镂空结构的罩体将鲜茯苓块兜住/罩住,然后将罩体固定,完成对鲜茯苓块的姿态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罩体固定的方法包括:采用固定爪插设/卡设在松木段/土壤内/相邻松木段之间的缝隙中,将固定爪与罩体装配连接,完成对罩体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柔性连接件将固定爪与罩体装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柔性连接件将固定爪与罩体装配连接时,根据固定爪与罩体之间的装配间距,调节固定爪与罩体之间的柔性连接件的长度,使得固定爪与罩体之间的柔性连接件处于适度张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茯苓嫁接成活以后,当茯苓的姿态形变量/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解除固定爪与罩体之间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罩体将鲜茯苓块兜住/罩住时,通过在罩体的内侧与鲜茯苓块接触的部位布置弹性层,以适应具有不同外轮廓的鲜茯苓块、以及保证鲜茯苓块受力的均匀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罩体将鲜茯苓块兜住/罩住时,将鲜茯苓块的具有表皮的一面贴靠罩体的内侧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一个具有镂空结构的罩体将鲜茯苓块兜住/罩住之前,先根据鲜茯苓块的尺寸选用相应尺寸的罩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如下特征A~D中至少一者:
特征A.在用一个具有镂空结构的罩体将鲜茯苓块兜住/罩住之后,将罩体采用可拆卸方式安装在网状结构层上,完成对茯苓块的位置的固定;
特征B.将松木段在挖好的基坑内呈倾斜状排列堆放的方法包括:对松木段进行分组,每组松木段均呈品字形进行堆放,并使得各松木段的身长方向、倾斜方向均保持一致;
特征C.将松木段按照五个一组进行分组堆放,每组松木段包括上、下两层,上层放置两个松木段,下层放置三个松木段;
特征D.在将鲜茯苓块嫁接在松木段的下端面时,选取位于最下层中间的松木段嫁接鲜茯苓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刘满,未经胡刘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75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