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门密封条组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8007.1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冉志;金伟明;洪旭东;吴蕾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84 | 分类号: | B60J10/84;B60J10/32;B60J10/33;B60J10/50;B60J10/25;B60J10/24;B60J10/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组件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尾门密封条组件和车辆,其中,尾门密封条组件用于安装在双开式尾门的车辆上,车辆包括车体和可转动连接于车体上的车尾门,车尾门相对设置在车体的尾部,车体上形成有与车尾门对应的尾门框,车体沿尾门框形成有翻边,尾门密封条组件包括:密封条本体和密封条附条,密封条本体包括内侧密封部、外侧密封部和连接内侧密封部与外侧密封部的连接部,翻边被夹持在内侧密封部与外侧密封部之间,连接部用于与车尾门的内侧抵接;密封条附条位于外侧密封部背离内侧密封部的一侧,密封条附条用于与车尾门的内侧和外沿抵接。本发明公开的尾门密封条组件具有密封性能好,能够防止双开式尾门渗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门密封条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中型商务车逐渐成为家庭及生意人的主选,汽车空间尺寸、进城的方便性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关注。为了使客户更方便、更舒适的驾乘,越来越多的商务车的尾门会采用双开门来增加货物进出的空间,但是双开门的密封性尤其重要。
现有的双开式尾门大多数采用一道密封,其密封方式为与汽车前侧门一样,采用普通门框胶条进行密封,具体的,依靠门框密封条与门钣金之间的压缩达到密封效果。而仅仅依靠门框密封条与门钣金之间的压缩进行密封,难免存在压缩不紧密,导致密封效果不佳,出现下雨天渗水的问题,这种结构对于乘客车型来说无关紧要,但是对于客货两用的商务车来说,尾门渗水会影响到车厢内的易潮湿的货物的运输。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尾门密封条组件和车辆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尾门密封条组件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开尾门密封不严实,尾门渗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尾门密封条组件,所述尾门密封条组件用于安装在双开式尾门的车辆上,所述车辆包括车体和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上的车尾门,所述车尾门相对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尾部,所述车体上形成有与所述车尾门对应的尾门框,所述车体沿所述尾门框形成有翻边,所述尾门密封条组件包括密封条本体和密封条附条,所述密封条本体包括内侧密封部、外侧密封部和连接所述内侧密封部与所述外侧密封部的连接部,所述翻边被夹持在所述内侧密封部与所述外侧密封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尾门的内侧抵接;所述密封条附条位于所述外侧密封部背离所述内侧密封部的一侧,所述密封条附条用于与所述车尾门的内侧和外沿抵接。
优选地,所述外侧密封部上设置有第一唇边,所述第一唇边位于所述外侧密封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本体还包括第一泡管,所述第一泡管位于所述连接部上背离所述内侧密封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附条包括附条本体、第二泡管和第二唇边,所述附条本体与所述内侧密封部连接,所述第二泡管与所述第二唇边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尾门密封条上,所述第二泡管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尾门内板抵触,所述第二唇边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刹车灯抵触。
优选地,所述尾门框与所述翻边通过侧围钣金件连接,所述附条本体上还连接有第三唇边,所述第三唇边位于所述附条本体上远离所述第二泡管的一侧,所述第三唇边用于与所述侧围钣金件抵触密封。
优选地,所述内侧密封部与所述附条本体之间采用橡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泡管与所述第二泡管均为海绵泡管。
优选地,所述外侧密封部和内侧密封部朝向彼此的侧面均设置有防水条。
优选地,所述防水条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沿所述外侧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内侧密封部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尾门密封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