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和通断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8076.2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8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瑜;徐晓云;金鑫;袁兆洋;朱军;高健;殷宇杰;魏之浩;刘露露;肖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G01R3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2014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电缆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和通断检测方法,所述通断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包括供电电源、报警装置和电源测试端,电源测试端设有多个电源触点,电源触点中的一个与供电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相连,其它电源触点均与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个相连,报警装置连接在供电电源和电源测试端之间以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导通时发出警报;适于与被测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端,电源控制装置和电缆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可转动,电缆连接端设有多个电缆触点,多个电缆触点与多个电源触点一一对应。根据本发明的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且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和通断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信电缆的通断性能检测方式主要有两种:1.使用配合工装的网络测试仪进行检测;2.使用万用表等工装直接进行测量。两种试验方式均无法满足多芯以及快速的要求。使用方式1需要仅能满足8芯以上电缆的测量。方式2则需要人工对所有线芯两两配对排列组合进行试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而在矿用通信电缆中,缆芯数多于20对的电缆极为常见。使用方法2往往需要1至3小时才可完成整个试验过程。现在国内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低效、费力的方式终将被淘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能够提高检测效率,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控制装置,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包括供电电源、报警装置和电源测试端,所述电源测试端设有多个电源触点,所述电源触点中的一个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相连,其它所述电源触点均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个相连,所述报警装置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电源测试端之间以在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导通时发出警报;适于与被测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端,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和所述电缆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可转动,所述电缆连接端设有多个电缆触点,多个所述电缆触点与多个所述电源触点一一对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能够对多芯通信电缆进行通断检测,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检测,不需要人工对多芯电缆的多有线芯两两配合排列组合进行试验,不仅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且省时省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源触点中的一个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相连,其它所述电源触点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缆连接端固定设置,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相对所述电缆连接端可转动,所述电源控制装置转动以使多个所述电源触点与多个所述电缆触点一一接触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还包括:平衡轴,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和所述电缆连接端均套设在所述平衡轴上且沿所述平衡轴的轴向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源触点设在所述电源测试端的侧面且多个所述电源触点在沿所述电源测试端的周向上间隔开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电源触点沿圆形或者正多边形均匀间隔开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电缆触点设在所述电缆控制端朝向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一侧,且与多个所述电源触点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缆连接端的另一侧设有适于与所述被测电缆连接的连接点,所述连接点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电缆触点一一连接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报警装置为指示灯和/或蜂鸣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装置的多芯通信电缆通断检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