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兼做沿河建筑物基础的框架式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8367.1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姚倩;谢先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D29/02;E02D27/12;E02D2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兼做 沿河 建筑物 基础 框架 挡墙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兼做沿河建筑物基础的框架式挡墙结构,包括:若干前排桩基;若干后排桩基;构筑在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桩顶上且沿河道方向延伸的挡墙底板;构筑在所述挡墙底板上且沿河道方向延伸的挡墙墙身;构筑在每一后排桩基的桩顶上的承台;构筑在所述挡墙底板与每一承台之间的横向连系梁;构筑在相邻的两承台之间的纵向连系梁;以及填筑在所述挡墙墙身的后方区域内的填充土。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兼做建筑基础的框架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可兼做沿河建筑物的基础,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工程建设内容,建设方便,避免了二次开挖对土体的扰动,节省了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护岸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兼做沿河建筑物基础的框架式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乡小镇或者人流密集、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集镇区,房屋建筑物往往需要临河建造。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其包括前排桩10、后排桩20、挡墙底板30以及挡墙墙身40,这种挡墙结构为了满足自身稳定的要求,通常会在挡墙墙身40的后方设置一定宽度的挡墙底板30。为了避开挡墙底板30,沿河新建的建筑物50的桩基础51往往需要退后一定距离,造成房屋建筑物50无法临河建造,亲水性较差,同时占地面积比较大。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存在占地面积较大、沿河建筑物无法临河建造、亲水性较差等问题,而提供一种相对节约土地资源、施工建造方便、亲水性佳、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可兼做沿河建筑物基础的框架式挡墙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可兼做建筑物基础的框架式挡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兼做沿河建筑物基础的框架式挡墙结构,包括:
若干沿河道方向间隔打设在河道护岸地基内的前排桩基;
若干沿河道方向间隔打设在河道护岸地基内且位于所述若干前排桩基后方的后排桩基;
构筑在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桩顶上且沿河道方向延伸的挡墙底板;
构筑在所述挡墙底板上且沿河道方向延伸的用于作为沿河建筑物的承重立柱的基础的挡墙墙身;
构筑在每一后排桩基的桩顶上的用于作为沿河建筑物的承重立柱的基础的承台;
构筑在所述挡墙底板与每一承台之间的用于将所述挡墙底板与每一承台进行连接的横向连系梁;
构筑在相邻的两承台之间的用于将相邻的两承台进行连接的纵向连系梁;以及
填筑在所述挡墙墙身的后方区域内的填充土。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排桩基和/或后排桩基为钢筋混凝土方桩或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每一前排桩基的桩顶分别与所述挡墙底板浇筑成整体,其下部深入河道护岸地基内,每一后排桩基的桩顶分别与相对应的承台浇筑成整体,其下部深入河道护岸地基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后侧插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面与所述挡墙底板的下板面连接成整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钢板、塑钢板或混凝土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底板埋设在地面以下,其宽度为埋设深度的1.5~2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墙身的墙顶高程与地面齐平,所述填充土在填筑后与地面齐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底板和挡墙墙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挡墙底板与挡墙墙身浇筑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