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活性物质和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8502.2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8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扩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磊;刘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活性 物质 使用 二次 电池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抑制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维持率降低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的正极活性物质(10),具备包含锂复合氧化物的粒子(1)和包含磷酸铵化合物且被覆粒子(1)的被覆层(2)。磷酸铵化合物的重量相对于锂复合氧化物的重量的比率例如为0.2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上述比率例如为1.0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正极活性物质和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含有非水溶剂的电解液被称为非水电解质。为了提高具备非水电解质的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重要的是抑制与非水溶剂的分解相伴的副反应。
为了抑制副反应,对于会成为该副反应的反应场所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尝试进行了各种改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抑制副反应,利用由mLi1+xAlxTi2-x(PO4)3·nLiOH表示的固体电解质被覆正极活性物质中所含的锂复合氧化物的粒子表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66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含有以往的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有时随着充放电循环的反复进行,放电容量维持率会明显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涉及的正极活性物质,具备:
包含锂复合氧化物的粒子;和
包含磷酸铵化合物且被覆所述粒子的被覆层。
发明的效果
本公开提供抑制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维持率降低的正极活性物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的纵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二次电池的区域III中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正极活性物质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正极活性物质10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正极活性物质10具备粒子1和被覆层2。被覆层2被覆粒子1。被覆层2可以被覆粒子1的整个表面,也可以局部被覆粒子1的表面。被覆层2可以是膜状,也可以是岛状。被覆层2例如与粒子1直接接触。
粒子1包含锂复合氧化物。粒子1可以包含锂复合氧化物作为主成分。“主成分”是指在粒子1中按重量比计包含最多的成分。粒子1可以实质由锂复合氧化物构成。“实质由……构成”是指排除了会变更所提到的材料的本质特征的其它成分。但粒子1除了锂复合氧化物以外可以包含杂质。通过粒子1包含锂复合氧化物,正极活性物质10能够吸藏和释放锂离子。
锂复合氧化物例如是包含锂和过渡金属的金属氧化物。锂复合氧化物例如包含选自镍、钴和锰之中的至少一者。锂复合氧化物可以包含选自镍和钴之中的至少一者。换言之,锂复合氧化物可以是包含锂以及选自镍、钴和锰之中的至少一者的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包含镍、钴和锂的金属氧化物。锂复合氧化物中,镍的原子数相对于镍、钴和锰的原子数的合计值的比率例如为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