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IM模型按需加载切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9067.5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5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国;王格非;郑水清;焦鹏;苑仁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朔方天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6/9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王一 |
地址: | 102403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im 模型 加载 切换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BIM模型按需加载切换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对待加载的BIM模型进行模型分离,以使所述BIM模型内的各部件之间解关联;对分离后的所述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根据现实场景中相机的位置和观测范围,为所述BIM模型设置相应的视点和各视点的可视范围;选取相应的视点作为首次加载视点,并根据所述首次加载视点的可视范围加载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选取相应的视点作为切换视点,并根据所述切换视点的可视范围切换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解决现有的大型BIM模型的传输、加载、渲染使用原有的技术手段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型加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IM模型按需加载切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地理解和高效地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BIM模型在网页端及手机端的展示、操作需求日益旺盛。大型BIM模型的传输、加载、渲染使用原有的技术手段无法达到要求。浏览器除自身的限制外,还要受CPU计算能力、内存限制、显卡和显存限制等方面的影响,传输、加载和渲染的模型必须进行更科学和深度的处理才能满足需求。
例如,在满足正常使用下谷歌浏览器的运行内存最多不能超过1G,其中考虑到平台系统的占用、视频加载等应用的占用,留给模型数据的内存只有几百兆,还要考虑到模型加载后渲染灯光阴影漫游等操作,而大型BIM模型大小远超这个标准,而不管是人眼的视野范围还是屏幕的大小,都不足以加载全部的模型显示操控,所以BIM模型的科学组织、按需加载以及动态切换则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基于以上技术问题,亟需一种能够在网页端显著提高BIM模型加载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BIM模型按需加载切换方法及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大型BIM模型的传输、加载、渲染使用原有的技术手段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BIM模型按需加载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待加载的BIM模型进行模型分离,以使所述BIM模型内的各部件之间解关联;
对分离后的所述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以减小所述BIM模型加载时的占用空间;
根据现实场景中相机的位置和观测范围,为所述BIM模型设置相应的视点和各视点的可视范围;
选取相应的视点作为首次加载视点,并根据所述首次加载视点的可视范围加载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
选取相应的视点作为切换视点,并根据所述切换视点的可视范围切换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BIM模型按需加载切换系统,所述BIM模型按需加载切换系统包括:
模型分离单元,用于对待加载的BIM模型进行模型分离,以使所述BIM模型内的各部件之间解关联;
轻量化单元,用于对分离后的所述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以减小所述BIM模型加载时的占用空间;
视点配置单元,用于根据现实场景中相机的位置和观测范围,为所述BIM模型设置相应的视点和各视点的可视范围;
加载单元,用于选取相应的视点作为首次加载视点,并根据所述首次加载视点的可视范围加载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朔方天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朔方天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9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