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务提供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0158.0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姜宇;孙宏伟;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张皎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 提供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提供方法、装置及系统,实现对服务接口组的注册,避免对不同服务提供实例提供的相同服务接口组的重复注册,减少注册实例的注册负载。该方案包括:注册实例接收第一服务提供实例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该第一注册请求携带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用来代表所述多个服务接口;注册实例根据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确定服务接口组是否注册;在服务接口组未注册情况下,注册实例根据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注册服务接口组以及第一服务提供实例。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04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911229983.5、发明名称为“一种服务注册的方法和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提供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向服务的框架应用而生。面向服务的框架从传统的垂直架构发展到了现在的分布式服务框架。分布式服务框架通常可以包含以下角色:提供服务的服务提供者、调用服务的服务消费者、以及注册中心。
当前,分布式服务框架的工作流程为: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提供的服务;服务消费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订阅自己所需的服务,注册中心向服务消费者返回可以提供其所需服务的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地址列表,由服务消费者从服务地址列表中选一个服务地址对应的服务提供者进行服务调用。从该流程可知,注册中心是服务框架核心模块,它的性能也影响着整个服务框架的可用性以及稳定性。
当前,即使多个服务提供者提供相同的多个服务,每个服务提供者都需要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提供的每个服务。例如,假设有500个服务提供者提供相同的100个服务,每个服务提供者配置100个服务接口来提供各自的100个服务。这500个服务提供者的实例同时启动时会分别将各自的100个服务接口向注册中心进行注册,即注册中心需要同时处理5万个服务接口的注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提供方法和装置,实现以服务接口组为粒度进行注册来减少注册中心的注册负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服务提供方法,应用于服务提供系统中的注册实例,该服务提供系统包括注册实例和多个服务提供实例,每个服务提供实例具有相同的服务接口组,服务接口组包含多个服务接口。该方法可以包括:注册实例接收第一服务提供实例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第一注册请求携带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用来代表多个服务接口;注册实例根据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确定服务接口组是否注册;在服务接口组未注册情况下,注册实例根据服务接口组的第一信息,注册服务接口组以及第一服务提供实例。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注册实例在接收到第一服务提供实例发送的注册请求时,先判断第一服务提供实例具有的服务接口组是否注册,在其未注册的情况下才进行注册,实现了对服务接口组的注册,也避免了对不同服务提供实例提供的相同服务接口组的重复注册,减少了注册实例的注册负载。在注册实例的注册负载减少的情况下,注册实例不再是服务框架的瓶颈,也就降低注册实例的性能对服务框架的可用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其中,服务提供实例具有的服务接口组可以包含服务提供实例提供的服务接口,提供相同服务接口的服务提供实例具有相同的服务接口组。第一服务提供实例为服务提供系统中包括的任一个服务提供实例。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服务接口组未注册情况下,注册实例向第一服务提供实例发送请求消息;注册实例接收第一服务提供实例根据该请求消息发送的所述服务接口组的第二信息。其中,服务接口组的第二信息包括每个服务接口的接口名和/或接口版本。其中,该请求消息用于从第一服务提供实例获取服务接口组的第二信息。在第一服务提供实例具有的服务接口组未注册的情况下,注册实例通过请求消息获取服务接口组的第二信息,以实现对服务接口组的注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01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