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式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及智能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0381.5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田雨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贾耀斌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 智能 穿戴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式热电偶,包括基材;热电偶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侧,包括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的一端相连接;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热电偶单元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的连接处。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式热电偶的体积较小且导热速率较快。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具有该薄膜式热电偶的温度传感器,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式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智能加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对温度检测的需求越来越高。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较为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其主要的优点为检测范围较宽及适应各种大气环境,而且其结实、价低,无需供电,成本也较低。
然而,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热电偶的体积较大,无法较好的集成在小型电子设备内部;热电偶的测温区域与待测部位之间的热传导不及时,检测数据存在时间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薄膜式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及智能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式热电偶,包括:
基材;
热电偶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侧,包括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的一端相连接;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热电偶单元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的连接处。
由于薄膜式热电偶的热电偶单元设于基材的一侧,占用空间较小;导热件对应第一金属电极与第二金属电极的连接处,测温精度高且导热较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电偶的体积较大、不易集成、导热速率慢且存在检测延迟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式热电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热电偶单元;
多个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交替且串联设置。
通过串联多个热电偶,成倍的放大了检测的电势差值,提高了测温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通过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避免了不同电极之间的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直角或钝角。
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的角度,热电偶单元可适配不同尺寸及不同形状的基材,扩展了薄膜式热电偶的使用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均为200μm-10000μm。
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满足上述条件范围,可以在保证较好检测精度的条件下,避免热电偶单元占用空间过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垂直于延伸方向的间距为5μm-200μm。
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满足上述条件范围,可以避免第一金属电极与第二金属电极由于间距过短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的材质为铜镍合金,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的材质为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0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