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栎壳抗菌型真丝染色织物的染色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1955.0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夏晗;纪俊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34 | 分类号: | D06P1/34;D06P1/649;D06P3/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志慧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麻 抗菌 真丝 染色 织物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栎壳抗菌型真丝染色织物的染色工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洗净的麻栎壳烘干、粉碎,浸提、过滤得麻栎壳色素原液,经浓缩、烘干、粉碎,得到粉末状天然麻栎壳色素;最后将麻栎壳色素用于织物染色,选择尿素为媒染剂,该媒染剂使织物在获得更优异染色颜色的同时也促进麻栎壳染料的抗菌性能。经本发明提供方法染色的织物,呈棕色系,各项色牢度良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印染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麻栎壳抗菌型真丝染色织物的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在人们日常穿着的各类织物上附着了大量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是众多疾病的重要传染源;此外,人们又在不断追求新意的织物颜色,因此,研发抗菌有色织物既有社会意义又具有经济效益。
麻栎又名橡树,果实又称橡实,果实壳又称麻栎壳斗,麻栎中树干、叶片和果实壳中的作用均不同相同。其中。麻栎壳是麻壳树种子的壳斗,一类常见的坚果副产物,因其坚硬而不被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在现有技术中,将其作为天然植物染料的报道很少,因为其和大多数植物染料相似,对纤维的亲和力低,必须借助于媒染,才能改善其染色牢度。
研究表明,麻栎壳是天然棕色素的良好来源,若能将麻栎壳中的颜色提取出制造成染料则可以大大降低化学染料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非常环保的作用。对于麻栎壳天然染料在现有技术中的应用报道很少,其中,“麻栎壳天然色素棉织物的轧染工艺,蔡苏英”中从麻栎壳中提取天然色素,选取锌、亚铁、铝、钙四种金属离子为媒染剂,采用预媒和后媒染方法,分别对棉织物进行轧染,结果表明,硫酸亚铁的媒染效果最好,通过对硫酸亚铁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因素的优化,确定硫酸亚铁用量为10~12g/L,100℃汽蒸2min或热轧室温透风1min,染色棉织物的干摩、沾色、日晒色牢度可达到4~5级,湿摩、变褪色牢度可达3级或以上。“麻栎壳斗染料在羊毛染色中的应用,侯秀良”等,麻栎染料在强酸性染浴(pH=3)中对羊毛织物直接性好,染色后毛织物得棕色,也可采用铝离子、铁离子对直接染色后的毛织物进行后媒染,以得到不同色相的毛织物,尤其是铁后媒染,可使棕色毛织物变为浅黑色;在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250min后,麻栎染料染色毛织物达到平衡。在目前的麻栎壳天然色素中仅能应用到棉植物、羊毛等易染等织物,得到直接染色效果不好,提高色牢度也主要进行金属离子的媒染,对环境不友好。对于麻栎壳染料在真丝织物上的应用目前还未报道,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麻栎壳染料采用上述方法(强酸和铁媒)会大大损伤真丝的质量,影响真丝的色泽,并不适用于真丝染色中。
随着麻栎壳染料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麻栎壳染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抗菌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当麻栎壳染料应用在织物中,其抗菌性能得到明显降低,所以如何能该性能应用到织物中,使得织物也能达到较好抑菌,这也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何找到一种天然媒染剂,在绿色环保且保持原有真丝色光的情况下,提高麻栎壳染料对真丝的染色效果,并且使染色真丝还能达到预期得抑菌效果,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麻栎壳提取物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时采用添加尿素(CH4N2O)进行媒染的方法,在染色温度为80~95℃下,可获得具有色牢度好且具有抗菌效果的染色真丝织物。
本发明提供采用麻栎壳对真丝织物染色工艺为:
首先,先对麻栎壳染料进行提取,其中提取工艺可选用现有的提取方法。
进一步,本发明优选的提取方法为:取粉碎均匀的麻栎壳,浴比1:40-50,浸泡2h,煎煮1.5-2h,过滤,将所得滤渣,用相同的方法,重复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到滤液体积的1/3,置于烘箱中,65℃条件下烘干,得到麻栎壳提取液粉末。
配置麻栎壳染液时,量取粉末,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115℃灭菌30~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1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
- 下一篇:立式电阻焊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