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2054.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3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平;王昱杭;彭一帆;王宇婕;陈亚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排水 环境 水域 影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方法,包括混合温度计算、温升区域划分、基于电厂附近水体环境开展温升对水生生物影响试验,针对我国温排水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需求,研究开发温度变化对水体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方法,并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理论,形成完整的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评价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电力工业仍以火力发电为主,大型火电机组的供电效率一般为40%左右,核电不及35%,50%以上的热量被排放到了环境中去。根据我国2018年统计年鉴,2017年我国火电、核电发电量分别为466274000、24807000万千瓦时,由此得到2017年电厂平均每日排放废热735269亿千焦(详见表1)。在发电厂各种用水中,冷却水量最大,一般1台600MW凝汽式发电机机组循环冷却水量在60000t/h左右,1台300MW机组在30000t/h左右。采用直流冷却水系统的电厂需要从湖泊或河流中取用大量冷却水,冷却水流经凝汽器后温度升高7~15℃,而后被排回到原水体中,形成温排水。很多大型电厂为了节约建设投资,选择建设在河流或沿海地区,以充分利用河流或者海洋的水资源作为冷却水。在我国,位于大型水体附近的诸多火电厂、所有的滨海河口核电厂大量采用的是直流冷却水系统,这些电厂规模大、机组数量多(核电厂址规划的机组数量均在4台及以上)、取水量大,如国内的北仑电厂、嘉兴电厂目前装机规模可达5000MW,冷却水水量巨大。大量的温排水会对附近水域产生热污染,尤其是对附近的敏感水域。水体热污染的主要源是电力工业。缺点:我国除了核电厂以外,其它电厂还没有相应的温排水排放标准,对水温的监控和排放指标的限值也很模糊,仅有一些水体温度的规定,在确定排水口位置、温排水排放检测、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等方面,也没有相关的具体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方法,所述内容包括混合温度计算、温升区域划分、基于电厂附近水体环境开展温升对水生生物影响试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为收集电厂附近水域的观测数据包括地形资料、河流流量、水温、温排水流量与温度等数据利用热平衡方程计算温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为收集实地水温数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为包括土著贝类、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育,并且考虑温排水与所有其他对物种重要影响的累积影响,开展相关实验室试验。所述实验室试验,为设置多个温度、培养时间下土著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下生物的生理反应,进而评价温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实际测量杀菌剂、取水卷吸效应等对水生生物量造成的损害。
创新点:针对我国温排水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需求,研究开发温度变化对水体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方法,并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理论,形成完整的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技术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评价温排水对环境水域影响的方法,所述内容包括混合温度计算、温升区域划分、基于电厂附近水体环境开展温升对水生生物影响试验。
为收集电厂附近水域的观测数据包括地形资料、河流流量、水温、温排水流量与温度等数据利用热平衡方程计算温升。
为收集实地水温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盒子及锂电池包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