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2251.5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程嘉瑞;窦益华;秦彦斌;曹银萍;于洋;杨伯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F16F9/53;F16L5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郝燕燕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 可调 无线 传输 一体化 管柱 | ||
1.一种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可控磁流变抑振器(1)的下端设置有无线信号传输短节(2),所述的可控磁流变抑振器(1)为上承重套筒(1-1)内设置有上接头(1-3),上接头(1-3)的下端设置有磁流体产生单元,上承重套筒(1-1)的下端设置有下承重套筒(1-8),下承重套筒(1-8)的上端伸入到磁流体产生单元内且下承重套筒(1-8)与磁流体产生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7),下承重套筒(1-8)的下端设置有套筒端盖(1-9)和下接头(1-1)1,套筒端盖(1-9)和下接头(1-11)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设置有与磁流体产生单元通过导线相连的振动调节单元(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信号传输短节(2)为滚筒(2-8)外壁上缠绕有第二电磁线圈(2-7)、内壁上加工有螺旋槽(b),滚筒(2-8)上套设有连接筒(2-4)和永磁体(2-5),永磁体(2-5)固设在连接筒(2-4)内壁上,滚筒(2-8)两端设置有防沙端盖,连接筒(2-4)的一端连接有电池仓端盖(2-1),电池仓端盖(2-1)与连接筒(2-4)之间设置有电池仓(a),电池仓(a)内安装有第二蓄电池(2-6),第二电磁线圈(2-7)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2-6)相连,连接筒(2-4)的另一端设置有测试仓端盖(2-9),测试仓端盖(2-9)与连接筒(2-4)之间设置有测试仓(c),测试仓(c)内安装有感应测试器(2-10),电池仓端盖(2-1)和测试仓端盖(2-9)与滚筒(2-8)滚动相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流体产生单元为:缠绕有第一电磁线圈(1-6)的管状内壳(1-4)设置在管状外壳(1-5)内,内壳(1-4)与外壳(1-5)的上部螺纹密封、下部台肩挤压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调节单元(1-10)为: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一蓄电池组与控制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头(1-3)外壁沿圆周方向加工有4个径向凸起的梯形花键,上承重套筒(1-1)内壁上加工有4个与梯形花键相匹配的键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承重套筒(1-1)与上接头(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磁流体产生单元与下承重套筒(1-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2-5)一端通过卡簧固定在连接筒(2-4)内壁上、另一端通过卡座固定在连接筒(2-4)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可调抑振及无线传输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仓端盖(2-1)的结构是内部为三阶阶梯孔的筒体,所述的电池仓端盖(2-1)和测试仓端盖(2-9)的结构相同,所述的滚筒(2-8)两端车有轴肩,轴肩上安装轴承,所述的测试仓端盖(2-9)与电池仓端盖(2-1)套装在连接筒(2-4)上并与连接筒螺纹固定连接,测试仓端盖(2-9)与电池仓端盖(2-1)分别与滚筒(2-8)将轴承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2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作用塔式火车煤采样机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梯洞口防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