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及其引物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2512.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1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郑芳;张晓康;向阳;贺丁冬;杨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甜甜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心病 核酸 分子 标志 及其 引物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类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及其引物和应用,所述标志物为FN1和PTEN,所述FN1和PTEN的5’UTR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所述标志物来自外周血白细胞。本发明首次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中FN1和PTEN的5’UTR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均与冠心病相关联,利用所述标志物的引物检测FN1和PTEN的5’UTR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能够用于辅助诊断冠心病,使得冠心病的诊断更加方便易行,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FN1和PTEN,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提供了科研基础,具有重要科研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专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及其引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脂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堆积成类似粥样的白色斑块,而这些斑块逐渐积累可造成血管狭窄以及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心肌供血,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心肌缺血病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也在提前,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当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高昂的成本和侵入性限制了其应用,相比之下成本较低且侵入性较小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则更易于推广。寻找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来辅助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DNA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会直接或间接调控基因转录,影响基因表达,在冠心病的病理进展中具有关键的作用。DNA甲基化及其所影响的转录丰度作为血液核酸分子标志物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Fibronectin 1(FN1)编码纤维连接蛋白,参与细胞粘附和迁移过程,在伤口愈合、凝血、机体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Phosphatase gene(PTEN)是一种磷酸酶的编码基因,在心肌细胞MAPK/PKC信号通路、缺血预适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类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所述标志物为FN1和PTEN,FN1和PTEN的5’UTR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均出现显著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科研价值,具有作为冠心病血液核酸分子标志物的潜能。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在冠心病辅助诊断中及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的引物,利用所述引物能够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中的FN1和PTEN的表达量和甲基化水平。
本发明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的引物在制备冠心病辅助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利用所述试剂盒能够检测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的表达量和甲基化水平。
本发明实现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类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所述标志物为FN1和PTEN,所述FN1和PTEN的5’UTR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
所述标志物来自外周血白细胞。
本发明实现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冠心病核酸分子标志物在冠心病辅助诊断中及冠心病非诊断中(如冠心病科研中)的应用。
所述外周血FN1和PTEN的基因表达水平和5’UTR甲基化水平与冠心病相关联。
进一步地,在冠心病中,所述FN1的5’UTR甲基化水平升高,所述FN1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所述PTEN的5’UTR甲基化水平降低,所述PTEN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