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式印刷辊在线扭矩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2649.9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9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41F13/10 | 分类号: | B41F13/10;B41F13/24;H02N15/00;G01L5/00 |
代理公司: | 咸宁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9 | 代理人: | 汪彩彩 |
地址: | 437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印刷 在线 扭矩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浮式印刷辊在线扭矩监测方法,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两组第二励磁组件,第二励磁组件包括若干周向均匀分别在本体上的第二衔铁骨架,第二衔铁骨架上绕设有第二线圈,每个第二衔铁骨架均对应一个第二永磁条,第二永磁条位于第二永磁骨架的外侧,第二永磁条固定在套筒的内壁上,第二永磁条的两个磁极之间的连线与套筒的轴线垂直,各第二线圈并联后连接外接电源,各第二线圈并联后的主线上串联一电流表;通过实时读取电流表对本体相对套筒发生旋转的情况进行监测。本发明具有能够缓和印压力、提高印刷质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浮式印刷辊在线扭矩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通过印刷辊周面的图文附着涂料后压印在印刷载体上印刷设备,对印刷辊而言,其与印刷载体之间的印压力决定了图文的清晰度等印刷质量,现有方式中印压力的调节是通过辊间间隙的调节来实现的,由于间隙极小,调节过程非常困难,调节后也只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磨损等不可避免的因素的作用下,印压力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对印刷品的质量,特别是统一性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悬浮式印刷辊在线扭矩监测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时监测印刷辊的受到的扭矩。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悬浮式印刷辊在线扭矩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悬浮式印刷辊包括本体和套设在本体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本体之间设置有一磁力悬浮结构,所述磁力悬浮结构包括周向均匀分布在套筒内壁的若干第一永磁条,所述本体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永磁条一一对应的第一励磁组件,所述第一励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骨架和绕设在第一衔铁骨架上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励磁组件能够产生套筒径线方向的洛伦兹力,所述第一永磁条的两个磁极之间的连线处于套筒的径线上,所述第一衔铁骨架外端与第一永磁条的内端之间具有间隙,相邻第一永磁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永磁条能够与对应的第一衔铁骨架之间产生吸引力,所述第一线圈连接一外接电源;
所述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两组第二励磁组件,所述第二励磁组件包括若干周向均匀分别在本体上的第二衔铁骨架,第二衔铁骨架上绕设有第二线圈,每个第二衔铁骨架均对应一个第二永磁条,所述第二永磁条位于第二永磁骨架的外侧,所述第二永磁条固定在套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永磁条的两个磁极之间的连线与套筒的轴线垂直,各第二线圈并联后连接外接电源,各第二线圈并联后的主线上串联一电流表;两组第二励磁组件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永磁条,所述第三永磁条固定在套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永磁条的两个磁极之间的连线与套筒的轴线平行;
通过实时读取电流表对本体相对套筒发生旋转的情况进行监测。
为了避免套筒和本体之间在轴线方向的位置晃动,导致印刷辊受到不均衡外力作用下影响印刷质量,本体和套筒之间设置有能够对套筒和本体之间在轴线方向进行限位的第二励磁组件,它与各第三永磁条配合,能够在轴线方向产生对本体和套筒实现定位的斥力,具体而言,两组第二励磁组件均与第三永磁条之间相斥,使本体和套筒之间的轴线方向不能够轻易发生位移,提高了印刷辊的稳定性。
为了能够对本体与套筒之间是否发生相对旋转,在外接电源与各第二线圈并联后的主线形成的回路中连接一电流表,即连接方式为电流表、外接电源和各并联的第二线圈三者形成一个串联的回路,使各第二线圈中的总电流显示在电流表上,在外接电源的电压没有保持恒定的过程中,如果电流表的表显数据发生变化时,即表示套筒与本体之间发生了相对旋转,这时需要通过调整第一线圈的通电电压的增大来克服,但是也需要考虑印压力缓冲效果的需求。
第二线圈电流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第二永磁条产生的磁感线被第二线圈切割,切割的原因即两者发生了相对位移,而第二线圈通电情况下不会对套筒造成扭矩的原因在于:两组第二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通电方向相同,两者对套筒产生的扭矩相反,相互抵消了,两组通电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通电方向相同才能够产生相反的磁极,然后作用在第三永磁条上,都形成对第三磁条的斥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科技学院,未经湖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6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