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体絮凝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3083.1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3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镇祥华;张立;张怀宇;万年红;朱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00;B01D21/08;B01D21/24;C02F1/52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陈懿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体 絮凝 沉淀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沉淀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体絮凝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单元、絮凝单元、沉淀单元;所述混合单元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混合单元中间还设有搅拌设备,所述混合单元与絮凝单元通过出水孔连接;所述絮凝单元包括多个大小相同的网格絮凝池,所述多个网格絮凝池通过过流孔依次连通,所述网格絮凝池底部均设有第一排泥管,所述絮凝单元与沉淀单元通过连接廊道连通;所述沉淀单元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储泥区、斜管沉淀区、载体截留区和出水区。本发明提供的载体可以进一步截留斜管沉淀区不能截留的部分细小颗粒物,增强该装置对颗粒物的截留效果,增强混凝沉淀效果,降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降低出水浑浊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沉淀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体絮凝沉淀池。
背景技术
絮凝沉淀工艺是指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的颗粒物生成絮状体、在沉降过程中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在给水、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去除水中颗粒物。目前用于絮凝沉淀工艺的装置型式多样,但是大部分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比如混合效果不行,导致部分混凝剂还没有充分混合均匀就随水流走;有的絮凝效果不够好,导致絮凝矾花沉降效果不好;还有的存在混凝剂投加量过大或者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传统絮凝沉淀池的不足,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提高沉淀效果,同时降低出水浑浊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体絮凝沉淀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载体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单元、絮凝单元、沉淀单元;
所述混合单元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混合单元中间还设有搅拌设备,所述混合单元与絮凝单元通过出水孔连接;
所述絮凝单元包括多个大小相同的网格絮凝池,所述多个网格絮凝池通过过流孔依次连通,所述网格絮凝池底部均设有第一排泥管,所述絮凝单元与沉淀单元通过连接廊道连通;
所述沉淀单元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储泥区、斜管沉淀区、载体截留区和出水区,所述储泥区设有第二排泥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廊道内靠近沉淀单元一侧设有配水花墙。
优选的,所述斜管沉淀区设有斜管。
优选的,所述斜管与斜管沉淀区的池壁倾斜角度相同均为55-65°。
优选的,所述载体截留区设有载体填料,所述载体填料为纤维束填料。
优选的,所述出水区设有三角出水堰。
优选的,所述三角出水堰堰后设有出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搅拌装置含有调速功能,能根据进水水质,混凝剂投加量合理的改变转速,增强混合效果。
2、本发明的沉淀区由斜管沉淀区和载体截留区组成,其中斜管主要用于截留大部分颗粒物的絮凝物,少部分颗粒物通过斜管上部的载体继续进行截留,可进一步降低出水悬浮物和浑浊度。
3、占地面积和传统的混凝斜管沉淀池差别不大,但是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同时能降低混凝剂的投加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混合单元、1.1进水管、1.2搅拌设备、1.3出水孔、2絮凝单元、2.1网格絮凝池、2.2过流孔、2.3第一排泥管、3沉淀单元、3.1储泥区、3.2斜管沉淀区、3.2.1斜管、3.3载体截留区、3.3.1载体填料、3.4出水区、3.4.1三角出水堰、3.4.2出水管、4连接廊道、4.1配水花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3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