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刻画非均相调驱累计降低含水率效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3295.X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言辉;刘英宪;马奎前;蔡晖;张宏友;翟上奇;孙广义;吴春新;刘美佳;张博;高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33/13;E21B47/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刻画 均相 累计 降低 含水率 效果 方法 | ||
一种刻画非均相调驱累计降低含水率效果的方法,包括:定时收集注入井注入量、产出井产水、产液量;计算非均相调驱井组含水率及非均相调驱体系累积注入量;定时计算产出井含水率变化幅度;绘制含水率变化幅度与非均相调驱体系累积注入量散点图;确定产出井含水率达到最低值时间,划分调驱见效阶段;对含水率变化幅度与非均相调驱体系累积注入量线性回归;确定非均相调驱绝对受效时间和含水率最大变化幅度;绘制水驱含水率理论值与非均相调驱体系累积注入量关系曲线;延长非均相调驱井组含水率变化幅度直线,与水驱理论含水率直线相交;求取非均相调驱含水率直线与水驱理论含水率直线围成面积,确定调驱累计降水效果;数据获取简单科学,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刻画非均相调驱累计降低含水率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非均相调驱是高含水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在生产油田逐步进入或已进入中高含水期,该项技术的应用需要越来越大。非均相调驱技术通过注入的非均相体系在地下膨胀,堵塞优势渗流通道,达到降低油井含水率,增大产油量的目的。油井含水率降低的幅度越大,调驱的效果越好。因此,对非均相调驱降低油井含水率的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估,是判定该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非均相调驱降低含水率的刻画,大多限于定性、半定量的方法,且现有的方法主要针对调驱某个时间点的效果进行表征,如调驱见效后含水率降低多少,这样的表征过于片面,不能对整个受效时间内的系统性特征进行刻画,比如实施一次非均相调驱措施,井组或者油藏累计降低含水率的效果是多少。
目前存在一些对非均相调驱含水率进行预测的方法,如数值模拟方法,但是该方法仅仅描述了含水率的大小,未对其累计降低含水率的效果进行刻画和评价。同时,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类数据要求多(室内实验数据、矿场动态数据等等),且该方法需要地质、测井、油藏多专业协作才能完成,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因此,矿场工程师不易利用该方法对调驱效果进行快速评价。
目前存在一些对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降低含水率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但是非均相调驱相较于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具有较大不同,例如非均相调驱实施时间短,一般3至6个月左右,而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实施时间往往长达几年。因此聚合物驱或二元复合驱的降低含水率效果定量表征方法不适合非均相调驱。
综上所述,在逐步扩大非均相调驱应用规模的过程中,还未建立一个能够对非均相调驱的降低含水率效果进行系统性且定量表征的方法。由于缺少系统性且定量表征方法,油藏工程师在评价调驱效果时,会出现调驱效果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这还会导致非均相调驱的油藏适用性认识不清,从而引起低效、无效的调驱措施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效益损失。因此,要科学的推广非均相调驱技术,就必须对其降低含水率的效果进行系统性且定量表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刻画非均相调驱累计降低含水率效果的方法,以解决难以对非均相调驱降低含水率效果进行系统性且定量表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刻画非均相调驱累计降低含水率效果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刻画非均相调驱累计降低含水率效果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非均相调驱实施后,每隔固定时间收集注入井的注入量、产出井的产水、产液量;
第二步,计算非均相调驱井组的含水率及非均相调驱体系累积注入量;
第三步,非均相调驱见效后,每隔固定时间计算产出井含水率变化幅度;
第四步,绘制含水率变化幅度与非均相调驱体系累积注入量的散点图;
第五步,基于散点图,确定产出井含水率达到最低值的时间,划分调驱见效阶段;
第六步,对含水率变化幅度与非均相调驱体系累积注入量进行线性回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32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输出短路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下一篇:相机偏移量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