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5533.0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元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8;E02D5/76;E02D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防渗 体系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坑已做好桩锚支护,并开挖完成;
S2、在基坑临河道的一侧于相邻护坡桩(1)之间高压旋喷形成与护坡桩(1)咬合的旋喷桩(2),旋喷桩(2)的底面标高与护坡桩(1)底面标高相同,旋喷桩(2)的顶面标高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高度;
S3、在护坡桩(1)靠近基坑内部的一侧沿着基坑的轮廓施工围蔽的防渗墙(3),防渗墙(3)的底面嵌入岩层,靠近河道一侧的防渗墙(3)顶面标高高于护坡桩(1)的底面标高,其余防渗墙(3)顶面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将护坡桩(1)、旋喷桩(2)与靠近河道一侧的防渗墙(3)之间的间隙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护坡桩(1)、旋喷桩(2)与靠近河道一侧的防渗墙(3)之间高压旋喷形成咬合桩(5),咬合桩(5)将护坡桩(1)、旋喷桩(2)与靠近河道一侧的防渗墙(3)之间间隙填充并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防渗墙(3)施工之前,先施工导墙(4),并在防渗墙(3)内插设H型钢(6),H型钢(6)位于防渗墙(3)顶面到护坡桩(1)底面之间,相邻H型钢(6)间距1-3m,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墙(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导墙(4)时,将靠近护坡桩(1)一侧的导墙(4)的水平部(41)内增设钢筋骨架,并将导墙(4)的水平部(41)与护坡桩(1)和旋喷桩(2)咬合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导墙(4)水平部(41)的厚度至少为1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形成旋喷桩(2)的具体步骤为:
1)场地整平、夯实,钻机就位;
2)钻机施工前,首先对地面进行试喷,在钻孔机械运转正常后,开始引孔钻进,引孔至设计深度后,换上喷射注浆管插入预定深度,接通泥浆泵,然后由下向上旋喷形成旋喷桩(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防渗墙(3)施工步骤为:
1)导墙(4)施工,导墙(4)结构采用倒“┓┏”形结构钢筋混凝土导墙(4);
2)成槽挖土,采用成槽机在导墙(4)之间进行挖土,开挖时,先挖好第一孔后,跳开一段距离再挖第二孔,使两个单孔之间留下未被挖掘过的隔墙,最后挖除隔墙;
3)进行防渗墙(3)混凝土浇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施工旋喷桩(2)时,同步施工非靠近旋喷桩(2)一侧的防渗墙(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未经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55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焕颜美肤透肤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获取室外植物表型数据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