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速域盲区监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6129.5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2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文翊;李泽彬;孙国正;何班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42 | 分类号: | G01S15/42;G01S15/58;G01S15/931;G01S7/539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速 盲区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速域盲区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汽车监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当自身车速大于倒车雷达功能退出速度,且当任一信号周期内检测到有目标物进入到雷达检测区域时,分析所述目标物的目标位置;根据自身车速和所述目标位置分析所述目标物的目标速度;当所述目标速度在预设范围之内时,根据所述目标车速计算所述目标物下一信号周期时刻的预测位置;下一信号周期时刻分析所述目标物的实际位置;当所述预测位置与所述实际位置的误差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开启提示操作。本发明极大扩大了车辆盲区监测系统的工作区间,减少了车辆因盲区并线的碰撞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监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全速域盲区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后视镜存在视觉盲区,变道之前就看不到盲区的车辆,如果盲区内有超车车辆,此时变道就会发生碰撞事故。在大雨天气、大雾天气、夜间光线昏暗,更加难以看清后方车辆,此时变道就面临更大的危险,盲点监测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后视镜的盲区而产生的。目前相关的汽车盲区监测系统在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一般遵循两条技术路线:高性能超声波雷达路线、毫米波雷达路线。
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毫米波雷达路线的盲区监测系统一般用于L3级智能驾驶系统成本较高。高性能超声波雷达盲区监测系统则是有效的相对车速工作区间狭窄,对于后车超越的情况,传统系统为了防止误报警及屏蔽静止障碍物,人为设置了一个时间间隔的判断时间,也就是当后雷达发现障碍物会延迟报警,但这样来车高速超车时(如本车30km/h目标车100km/h),由于来车与本车相对车速过大,还没有达到后雷达延迟报警的标定时间,来车已经完成了超车但是后雷达并没有报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速域盲区监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极大扩大了车辆盲区监测系统的工作区间,减少了车辆因盲区并线的碰撞风险。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全速域盲区监测方法,应用于盲区监测系统中设于汽车后部的超声波后雷达,包括以下步骤:
当自身车速大于倒车雷达功能退出速度,且当任一信号周期内检测到有目标物进入到雷达检测区域时,分析所述目标物的目标位置;
根据自身车速和所述目标位置分析所述目标物的目标速度;
当所述目标速度在预设范围之内时,根据所述目标车速计算所述目标物下一信号周期时刻的预测位置;
下一信号周期时刻分析所述目标物的实际位置;
当所述预测位置与所述实际位置的误差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开启提示操作。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自身车速大于倒车雷达功能退出速度,且当任意信号周期内检测到有目标物进入到雷达检测区域时,分析所述目标物的目标位置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雷达探测区的有效区以对应的雷达为中心,划分为s个同心扇形区域,每个区域的纵向距离为L;
分析所述目标物的目标位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相邻区域的反射波差值Δθ,Δθ=kn+1θn+1-knθn,其中,n=1,2,…s,n为整数,θn为第n个区域反射波的综合夹角,kn为第n个区域反射波的反射角调节系数;
当反射波差值超过预设差值时,所述目标物在第n个区域。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自身车速和所述目标位置分析所述目标物的目标速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信号周期t和区域纵向距离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6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