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吸气流速的侦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6153.9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7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泳伍;王崇薇;王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8 | 分类号: | A61B5/08;A61B5/08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230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吸气 流速 侦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的用于检测吸气流速的侦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含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还包含筒体、吸嘴和显示屏;所述筒体顶部为缩口结构,且筒体顶部对应缩口结构的位置紧密套设有吸嘴,筒体内中间位置设有用于检测吸气气流流速的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筒体的筒身一侧设有用于显示吸气气流流速的显示屏,筒体内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用于使筒体内部与外部对应连通的气道,且气道顶部与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筒体内底部对应气道的外侧设有用于为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和显示屏提供电能的电源以及控制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吸气流速检测装置使用不便,检测结果易出现较大偏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吸气流速的侦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疾病是我国现阶段疾病防控的重大挑战;近期,由我国呼吸科专家牵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最新流调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20岁以上哮喘患者达4500万;
对于该类疾病的防治,GOLD、GINA及我国指南均一致推荐吸入疗法作为慢阻肺和哮喘患者的一线基础治疗方法;与传统口服、肌注、静脉等给药方式不同,吸入装置作为吸入给药的药物载体和给药器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外主流、经典的干粉吸入剂主要包括信必可、舒利迭、思力华等,其各自均设计并配备了不同类型的吸入装置;空气动力学则是吸入治疗的关键,对于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患者需满足一定的吸气流速和吸气时间,才能保证药物微粒在肺内的有效沉积;然而,不同的吸入装置所需的最小吸气流速和最佳吸气流速之间存在差异;2019年《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人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也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市场主流吸入装置相应的吸气流速要求,并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用合适的吸入药物;然而,目前临床大都关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呼吸流速,即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及改善情况,医疗机构开展的肺功能检查项目也并不提供患者吸气流速的检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程度的改变,常需要不断调整治疗药物,单纯测定某一吸入装置的吸气流速难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且性价比较低;其次,由于是基于原有各类的吸入装置结构本身的优化,实际应用转化过程较为被动和困难;
此外,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也出现了可测定患者吸气流速的装置,但其对于为患者提供具体吸入装置的选择亦存在缺陷;例如:该类装置仅提供了一种固定类型的吸嘴,而不同吸入装置的吸嘴部分,其形状、大小、尺寸均存在差异,在临床实际使用中,不同吸嘴可显著影响患者的吸气流速,仅通过某一种固定吸嘴测定的吸气流速不能代替在使用各类吸入装置时的实际情况;其次,现有吸气流速测定装置多为机械式,患者通过吸气时所产生的压力差带动装置内的刻度尺标移动,即对应相应的吸气流速值,随后需要患者自行读取结果,然而在读取时的视角差异将会导致结果偏差,对于使用者的操作水平有一定要求;此外,在完成水平位吸入测定后移动该装置读取结果时,亦可能导致尺标发生移动而造成结果偏差;上述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吸气流速的侦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吸气流速的侦测装置,包含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其特征是:还包含筒体、吸嘴和显示屏;所述筒体顶部为缩口结构,且筒体顶部对应缩口结构的位置紧密套设有吸嘴,筒体内中间位置设有用于检测吸气气流流速的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筒体的筒身一侧设有用于显示吸气气流流速的显示屏,筒体内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用于使筒体内部与外部对应连通的气道,且气道顶部与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筒体内底部对应气道的外侧设有用于为电子气流测速传感器和显示屏提供电能的电源以及控制器;所述筒体内底部对应气道的外侧设有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对应该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设有远程无线数据接收终端。
优选的,所述筒体对应显示屏的一侧设有信息指示灯。
优选的,所述气道的出气口口部内设有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61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