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异构航迹数据的数据置信融合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7154.5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0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刘坤;姜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科院中宇(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8/25 | 分类号: | G06F18/25;G06F16/29;G01S13/933;G01S13/5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10120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源异构 航迹 数据 置信 融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多源异构航迹数据的数据置信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
A、从航班监视设备采集多源异构航迹数据,所述航班监视设备包括ADS-B系统、ACARS系统、ADSC信息转换设备、雷达监视系统;对多源异构航迹数据按其数据特征项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得到航迹基础数据,所述数据特征项包括航班号(FN)、机尾号(RE)、经度(LN)、纬度(LA)、高度(HE)、速度(GV)、航向(CO)、位置报时间(TE)、数据源类型(SR);
B、对航迹基础数据根据时间维度分析置信度,并标记航迹基础数据的时序置信度;时间维度分析置信度方法如下:
根据数据源类型(SR)识别并标识数据源,然后根据数据源类型(SR)的位置报时间(TE)先后排序并计算出时间差Δt,按照如下方法标记航迹基础数据的时序置信度(RTE):
B1、第一个时间点TE1,所有数据源第一时间点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标记为:RTE1=1;
B11、同类的数据源:TE2TE1且|TE2-TE1|<30min,则第二个时间点TE2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标记为:RTE2=1;否则,第二个时间点TE2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标记为:RTE=0;
依次类推,标记出同类数据源中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
B12、非同类的数据源:|TE2-TE1|<1min,则第二个时间点TE2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标记为:RTE2=0.5;1min≤|TE2-TE1|≤5min,则第二个时间点TE2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标记为:RTE=0;|TE2-TE1|5min,则第二个时间点TE2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标记为:RTE2=1;
依次类推,标记出非同类数据源中所有时间点的数据的时序置信度;
C、对航迹基础数据根据历史航迹数据库的空间地理维度分析置信度,并标记航迹基础数据的空间置信度,所述历史航迹数据包括前后航迹数据或/和历史航迹数据;
D、对航迹基础数据中的突变异常值进行识别、剔除处理;
E、航迹数据融合处理中心系统综合时序置信度、空间置信度并采用加权融合对航迹基础数据进行综合置信度分析并得到数据融合的综合置信度,根据综合置信度对航迹基础数据按照数据特征进行数据融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异构航迹数据的数据置信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
对多源异构航迹数据提取数据特征项并统一数据格式,按照数据信号接收先后顺序通过高并发消息中间件方式完整准确地发送至航迹数据融合处理中心系统。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源异构航迹数据的数据置信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空间地理维度分析置信度方法包括如下:
依据前后航迹数据或/和历史航迹数据中的经度(LN)、纬度(LA)、高度(HE)、速度(GV)、航向(CO)、位置报时间(TE),根据飞行空间位置角度计算航迹信息的空间置信度(RLC),
C1、前后航迹数据的两个经纬度计算的航向-实际航向(CO)|<45°,则后数据源中的经纬度数据的空间置信度标记为:R1LC=1;否则,标记为;R1LC=0;依次类推,标记出航迹基础数据中所有经纬度数据的空间置信度;
C2、将当前航迹数据的高度数据与历史航迹数据平均高度比较,如果高度差≤2000,则数据源中的高度数据的空间置信度标记为:R2LC=1,否则,标记为:R2LC=0;依次类推,标记出航迹基础数据中所有高度数据的空间置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科院中宇(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航科院中宇(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71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