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机溶剂废水的回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7640.7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3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隆资源再生(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溶剂 废水 回收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含有机溶剂废水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机溶剂废水进行纳滤膜处理,所述纳滤膜处理的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20~30℃,得到纳滤透过液和纳滤截留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纳滤透过液进行蒸馏处理,所述蒸馏处理的温度为80~90℃,挥发的有机组分冷凝后进行精馏处理,所述精馏处理的填料为分子筛,所述精馏处理的温度为50~70℃,得到分离的有机溶剂;
(3)步骤(2)所述蒸馏处理和精馏处理后剩余的富水组分进行吸附处理,所述吸附处理为采用吸附树脂进行吸附,得到吸附出水;所述吸附树脂吸附饱和后进行再生,得到再生树脂和有机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含有机溶剂废水的组成包括异丙醇、丁醇、高分子胶类和无机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机溶剂废水中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为10~3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纳滤膜处理采用纳滤膜组件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纳滤截留液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挥发的有机组分占纳滤透过液中有机组分的比例为90~9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富水组分的COD值为5000~20000pp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树脂包括聚苯乙烯树脂和/或聚丙烯酸酯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树脂再生温度为90~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树脂再生后返回步骤(3)再次使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吸附出水再进行反渗透膜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的压力为0.5~1.5MPa,温度为15~2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浓水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机溶剂废水进行纳滤膜处理,所述含有机溶剂废水的组成包括异丙醇、丁醇、高分子胶类和无机离子,其中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为10~30wt%,所述纳滤膜处理的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20~30℃,得到纳滤透过液和纳滤截留液;所述纳滤截留液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纳滤透过液进行蒸馏处理,蒸馏处理的温度为80~90℃,挥发的有机组分冷凝后采用分子筛进行精馏处理,所述挥发的有机组分占纳滤透过液中有机组分的比例为90~99%,精馏处理的温度为50~70℃,得到分离的有机溶剂;
(3)步骤(2)所述蒸馏处理和精馏处理后剩余的富水组分采用吸附树脂进行吸附处理,所述富水组分的COD值为5000~20000ppm,所述吸附树脂包括聚苯乙烯树脂和/或聚丙烯酸酯树脂,得到吸附出水;所述吸附出水再进行反渗透膜处理,反渗透膜处理的压力为0.5~1.5MPa,温度为15~25℃,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浓水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所述吸附树脂吸附饱和后进行再生,再生温度为90~120℃,得到再生树脂和有机溶剂,再生树脂返回再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隆资源再生(无锡)有限公司,未经盛隆资源再生(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76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碎茶叶分离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备掺稀土光纤的气相-液相复合掺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