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吹灰器连续位置监控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7937.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想;刘卫东;赵建新;李军;韩怀月;宋益纯;何刚;赵培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F23J3/00;F23M11/00;F23N5/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营磊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吹灰器 连续 位置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吹灰器连续位置监控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干簧管位置传感器、就地控制接线盒、接口模块以及DCS组态模块;所述吹灰器采用长伸缩型吹灰器,包括吹灰枪和跑车;跑车包括电机和齿轮箱;吹灰枪包括喷头,喷头上设置有喷嘴;喷头贯穿齿轮箱,电机带动喷头前进或后退;齿轮箱内设置有退到位行程开关和进到位行程开关,退到位行程开关用于检测喷头是否达到后退的最大位置,进到位行程开关用于检测喷头是否达到前进的最大位置;干簧管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吹灰枪喷头处;就地控制接线盒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干簧管位置传感器与电源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接口模块连接,接口模块与DCS组态模块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煤电厂蒸汽吹灰器位置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灰器连续位置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厂锅炉长期运行,受热面会产生积灰和结焦,使得传热恶化,对于尾部烟道来说,由于可燃物的长期积存,还会发生再燃烧的恶性事故,因此在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对受热面进行吹灰工作,以清洁受热面。特别是过热器等烟道位置的吹灰器,长度超过10米,并且由于近几年燃煤压力大,各大电厂燃煤指标均有所下降,造成吹灰器工作频繁,故障率居高不下。
长伸缩型吹灰器主要由电动机、跑车、吹灰器阀门、托架、内管、吹灰枪、喷头和螺旋相变机构等组成。
1)跑车。跑车驱动吹灰枪进出锅炉烟道,它包括电机、齿轮箱及吹灰枪和内管间的填料密封压盖。跑车内的主减速机构是一副涡轮蜗杆副,涡轮蜗杆副的输出轴驱动末级位移正齿轮使吹灰枪移动,同时驱动伞齿轮使吹灰枪旋转。末级正齿轮带动主传动轴,主传动轴两端的行走齿轮分别与梁两侧的齿条啮合。跑车填料室包括吹灰枪的安装法兰和密封内管的填料压盖,跑车完全密封,能有效的防止脏物及腐蚀性气体的侵害。
2)吹灰器阀门。机械操纵的阀门位于吹灰器的最后端,它可用蒸汽或压缩空气作为介质,并用一个压力调节装置。阀门的开与关由跑车进退自动控制。跑车上的撞销操纵凸轮和启动臂机构自动启闭阀门。撞销位置可调节,以保证在吹灰枪处于吹灰位置时提供吹灰介质。吹灰器退到非吹灰位置时,阀门将自动关闭。
3)梁。梁为一箱盖型部件,两端有端板,后端板支承阀门和内管,前端板支承吹灰器后部,固定在钢架上。
4)托架和内管。托架在吹灰器的前端,大约支承着吹灰器重量一半。托架底部有拖轮,这些拖轮支承着吹灰枪管。内管是高度抛光的不锈钢管,用以将吹灰介质送到吹灰枪。
5)吹灰枪。吹灰枪的材质有多种,它取决于每台吹灰器的安装位置,对每一种枪管安装时必须“对号入座”。吹灰枪由跑车和托架支承,托架的两个拖轮应调节到旋转方向与枪管螺旋线一致。
6)喷头。吹灰枪有一个旋转的喷头,喷头上钻孔以焊装喷嘴,喷嘴是垂直还是前倾或后倾根据吹灰要求而定。喷嘴的大小和数量由不同位置吹灰介质流量与压力要求而定。喷嘴的焊装非常重要,喷头在制造厂内已经做好了平衡试验,确保两个方向喷射介质的径向推力相等,从而防止枪管抖动。
长伸缩型吹灰器的工作原理:
当电源接通,跑车带着内管托架沿工字梁向前移动,和跑车在一起,吹灰枪同时前进并旋转。当吹灰枪进入烟道一定距离后,吹灰器阀门自动开启,吹灰开始。跑车继续将吹灰枪旋转前进并吹灰,直到达到前段极限。当跑车触及前段行程开关时,电机反转,使跑车、托架引导吹灰枪管与前进时不同的吹灰轨迹后退,边后退旋转,边继续吹灰。当吹灰枪喷头退到距炉墙一定距离时,蒸汽阀门自动关闭,吹灰停止,跑车退至起始位置,触及后端行程开关、吹灰枪停止行走。吹灰器完成一次吹灰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7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