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观察区域坐标计算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8240.8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唐佳;张松;侯静;陈昌明;伍振华;江彦;唐太虎;杨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1/00 | 分类号: | G01C1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观察 区域 坐标 计算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观测定位领域,特别是一种飞行器观察区域坐标计算方法及系统,其中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地球高程数据,建立世界三维坐标集;根据飞行器的定位值、偏航角、滚转角和俯仰角,构建飞行器的世界姿态矩阵;根据世界姿态矩阵、转移矩阵、剪裁矩阵和世界三维坐标集,计算出飞行器的摄像机观察区域的三维坐标集;将飞行器的摄像机观察区域的三维坐标集转换为观察区域的经度值、纬度值和海拔值;剪裁矩阵通过所述飞行器的摄像机的视野角度值、画面宽度、以及画面高度构建;转移矩阵为四阶单位矩阵。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摄像机观察区域进行多目标实时定位,并且本发明不依赖于任何测距设备可对目标定位,有效降低飞行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观测定位领域,特别是一种飞行器观察区域坐标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器技术的快速发展,飞行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在一些领域,需要对飞行器观察区域坐标进行多目标实时计算,以满足国土、水文、林业规划或统计等需求。
当前对飞行器观察区域坐标进行计算主要有方式有三类:
方式一,通过观察飞行器经纬高和观察方向与测距装置进行测距的目标定位方法,其中经纬高为经度、纬度以及海拔,该方法需要飞行器配备较高精度激光测距仪,如不具备测距装置则无法实现目标定位。另外,受测距装置的限制,每次只能单点测距,故此方法不适用于多目标定位,不能同时对观察到的全部区域定位,不能满足多目标实时定位要求。
方式二,通过多帧图像共同点的目标定位的方法,该方法不依赖于测距装置,但需要通过多角度观察,获得至少3帧图像和这些图像上至少6个以上的共同点信息来提高地面目标的三维定位精度。其基本工作过程是:装有GPS/INS (GlobalPositioning System/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的侦查平台从目标区域上空飞过,得到一系列图像,并将GPS/INS数据和图像数据下传至地面控制站,在地面选取至少3帧非共线目标区域图像,并从中确定至少6个共同点,利用三维坐标计算模型求取目标和共同点的三维坐标。该方法定位由于需要满足三个非线性观察帧的条件,定位计算复杂效率比较低,所以不能满足多目标实时定位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移动目标的定位需求。
方式三,基于已知遥感数据进行图像匹配定位的方法,此方法不依赖已知遥感数据意外的任何信息,缺点也非常明显,已知遥感图像信息,随时间,季节的变化通常非常大,从而难以进行精确匹配而无法定位。此方式亦不能满足多目标实时定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在对飞行器观察区域的坐标进行定位时,不能实现多目标实时定位的问题,提供一种飞行器观察区域坐标计算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飞行器观察区域坐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地球高程数据,建立世界三维坐标集;
根据飞行器的定位值、偏航角、滚转角和俯仰角,构建所述飞行器的世界姿态矩阵;
S2:根据剪裁矩阵、转移矩阵、所述世界姿态矩阵和所述世界三维坐标集,计算出飞行器的摄像机观察区域的三维坐标集;所述剪裁矩阵通过所述飞行器的摄像机的视野角度值、画面宽度、视锥体最近平面值、视锥体最远平面值以及画面高度构建;所述转移矩阵为四阶单位矩阵;
S3:将所述飞行器的摄像机观察区域的三维坐标集转换为观察区域的经度值、纬度值和海拔值。
优选的,根据飞行器的定位值、偏航角、滚转角和俯仰角,构建所述飞行器的世界姿态矩阵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所述飞行器的定位值转化为飞行器三维坐标pos(x,y,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2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