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系统高压安全保护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8452.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霞;孙志华;王华;买晢旭;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电 系统 高压 安全 保护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系统高压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安全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CPU控制器(4)和电机系统(2)的绝缘性能进行检测;
获取绝缘性能检测信息,并判断是否绝缘异常;
当CPU控制器(4)或电机系统(2)绝缘异常时,启动安全接地保护;
当CPU控制器(4)和电机系统(2)的绝缘性能正常,或CPU控制器(4)和电机系统(2)的绝缘性能异常并启用安全接地保护后,对电机系统(2)的高压信号进行检测;
读取电机系统(2)的高压信号,并判断是否达到高压预设值,当达到高压预设值时,则判断为高压信号不安全并发送高压请求;
当接收到高压请求时,对电机系统(2)进行高压安全保护;所述对电机系统(2)进行高压安全保护进一步包括:
对高压隔离模块(8)隔离功能是否失效或高压隔离模块(8)的防护壳体是否漏电进行检测;
接收检测信息,当高压隔离模块(8)隔离功能失效或防护壳体漏电时,则判定为隔离失效,否则,判定为隔离未失效;
当判定为隔离失效时,将电机系统(2)和整车车身导电体(12)短路,使得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
当判定为隔离未失效时,通过高压隔离模块(8)执行对动力电池系统(10)的放电策略,使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系统高压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之后,还包括:
实时监测电机系统(2)的高压值大小;
接收实时的高压值大小,并将其与高压安全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为有效高压安全状态,如果否,则判断为无效高压安全状态,如果是,则判断为有效高压状态;
当判断为无效高压安全状态时,执行动力电池系统(10)的高压开关(13)断开策略,电机系统(2)的电压值下降至安全范围内,使电机系统(2)进入有效高压安全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系统高压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为隔离未失效时,通过高压隔离模块(8)执行对动力电池系统(10)的放电策略,使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具体包括:
当判定为未失效时,获取变压器当前状态;
若所述状态显示变压器击穿,则启动安全接地保护,通过高压隔离模块(8)执行对动力电池系统(10)的放电策略,使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
若所述状态显示变压器未击穿,则通过高压隔离模块(8)执行对动力电池系统(10)的放电策略,使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系统高压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为隔离未失效时,通过高压隔离模块(8)执行对动力电池系统(10)的放电策略,使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具体包括:
当判定为未失效时,对高压隔离模块(8)的隔离芯片是否绝缘异常进行检测;
判断隔离芯片是否异常;
当隔离芯片异常时,启动安全接地保护,再执行通过高压隔离模块(8)执行对动力电池系统(10)的放电策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系统高压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为隔离未失效时,通过高压隔离模块(8)执行对动力电池系统(10)的放电策略,使电机系统(2)进入高压安全状态,具体还包括对放电模块(9)中的主动放电单元(91)和被动放电单元(92)进行异常检测;
当主动放电单元(91)异常,通过被动放电单元(92)执行放电实现高压安全保护;
当被动放电单元(92)异常,通过主动放电单元(91)执行放电实现高压安全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4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凭据报销单快捷生成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