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8473.8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方伟太;张新;刘银辉;黄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段 拼装 式盖梁 及其 施工工艺 | ||
1.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位于墩柱(1)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节段(11)及位于中部节段(11)两侧的若干侧部节段(12),若干所述位于中部节段(11)两侧的侧部节段(12)以中部节段(11)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中部节段(11)朝向两侧侧部节段(12)的两端壁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侧部节段(12)的端壁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节段(11)位于墩柱(1)正上方,所述中部节段(11)的底壁与墩柱(1)顶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侧部节段(12)的端壁与其相邻的侧部节段(12)的端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节段(11)及若干侧部节段(12)顶壁的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预应力锚块(2),若干所述预应力锚块(2)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若干所述相靠近的两预应力锚块(2)之间均设有张拉钢筋(21),若干所述张拉钢筋(21)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预应力锚块(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预应力锚块(2)均沿盖梁长度方向贯穿设有张拉孔(210),若干所述张拉钢筋(21)的两端分别插设至相应的两张拉孔(210)内,若干所述张拉钢筋(21)的两端外侧均螺纹套设有张拉螺母(23),若干所述张拉螺母(23)分别抵接在相应的预应力锚块(2)背向相应张拉钢筋(21)中部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张拉钢筋(21)的两端外侧均套设有张拉柔性套(22),若干所述张拉柔性套(22)均过盈插设至相应的张拉孔(2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节段(11)朝向相邻侧部节段(12)的端壁、若干侧部节段(12)背向中部节段(11)的端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3),若干所述侧部节段(12)朝向中部节段(11)的端壁均设有供相应连接块(3)适配插设的连接孔(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节段(11)与其相邻的侧部节段(12)之间、若干相邻的两侧部节段(12)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粘结层(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节段(11)底壁及墩柱(1)顶壁均固定设置有若干竖直设置的连接筋(4),若干所述连接筋(4)分为若干对,任一对所述连接筋(4)均同轴心,任一对连接筋(4)之间均设有连接套筒(41),若干对所述连接筋(4)朝向相邻连接套筒(41)的端部分别插设在相应连接套筒(41)的两端,若干所述连接套筒(41)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混凝土块(42),若干对所述连接筋(4)朝向相邻连接套筒(41)的端部均插设至相应混凝土块(42)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连接筋(4)的两端外壁均固定套设有防脱套筒(4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1)与中部节段(11)之间设有支撑座(5),所述中部节段(11)的底壁及墩柱(1)的顶壁分别设有供支撑座(5)的顶壁及底壁插设的支撑孔(50)。
10.一种多阶段拼装式盖梁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实际尺寸需要在预制厂房内预制生产所需的中部节段(11)及若干侧部节段(12);
S2、通过吊装设备将中部节段(11)吊装至墩柱(1)顶部,将中部节段(11)底壁与墩柱(1)顶壁进行固定连接;
S3、在墩柱(1)顶部安装固定架桥机;
S4、通过架桥机将若干侧部节段(12)进行吊装并运输至所需位置;
S5、将中部节段(11)与其相邻的侧部节段(12)进行连接固定,此后依次将若干相邻的侧部节段(12)之间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4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