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银离子发生装置用电极板的制备方法及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9262.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8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岗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国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1/02;C22F1/08;C04B35/66;C04B35/565;C04B35/528;C02F1/467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伍丹峰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郑州片***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离子 发生 装置 用电 极板 制备 方法 制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银离子发生装置用电极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原料:将电解铜和银锭,在浓度为20%的硫酸与浓度为5%的氢氟酸混合而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0min~40min后,用纯水清洗备用;(2)熔炼:将电解铜和银锭按照重量百分比为:电解铜70%~99%,银锭:1%~30%,置于坩埚中,并将坩埚放置于设有恒定电磁场的双真空熔炼设备中,在真空度为10‑3,温度为1000℃~1200℃的条件下,旋转坩埚,形成电磁双向搅拌,并保温100min~150min,用离子水水冷降温,降温时间不大于30min,得到铜银合金;(3)冷加工:将熔炼后的铜银合金进行冷锻、冷轧及冷退火处理;(4)将铜银合金进行冲压,得到铜银离子发生装置用电极板。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方法制备的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毒杀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银离子发生装置用电极板的制备方法,以及该方法制备的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消毒杀菌的物质主要分为物理消毒杀菌和化学消毒杀菌,其中,以化学杀菌消毒使用较为广泛,但是,通过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容易污染环境,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物理消毒杀菌则相对安全,并且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物理杀菌消毒主要用于泳池水的消毒,畜牧用水的消毒,家用水的消毒等生活用水的消毒,杀菌消毒原理主要通过铜离子、银离子、紫外线等进行杀菌消毒。
银是人体组织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银对人体是无害的,WHO规定银对人体的安全值为0.05ppm以下,饮用水中银离子的限量为0.05mg/l。有关银的抗菌机理,为金属离子作用和光催化作用。银的化学结构决定了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其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原子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灭菌。Ag+可以强烈地吸引细菌体中蛋白酶上的巯基(-SH),迅速与其结合在一起,使蛋白酶丧失活性,导致细菌死亡。当细菌被Ag+杀后,Ag+又由细菌尸体中游离出来,再与其它菌落接触,周而复始地进行上述过程,这也是银杀菌持久性的原因。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铜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维持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孕妇和婴幼儿应加倍。缺铜会引起各种疾病,可以服用含铜补剂和药丸来加以补充。而铜离子可以杀灭易于在水中滋生的大肠杆菌和痢疾等病菌,清除水中传播血吸虫病的蛞蝓和螺等软体动物,以及传播疟疾的蚊子幼虫等疾病携带体。它还可以应用在游泳池内,防止绿藻污染和通过地板传染足癣等等。
而目前,采用单铜离子和单银离子消毒杀菌,其消毒杀菌效率低,且成本高,在释放铜离子或银离子的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且能够节约成本的消毒杀菌方式,以及实现该消毒杀菌方式的装置及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铜银离子发生装置用电极板的制备方法,以及该方法制备的制品,解决现有铜银离子消毒杀菌装置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银离子发生装置用电极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备原料:将电解铜和银锭,在浓度为20%的硫酸与浓度为5%的氢氟酸混合而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0min~40min后,用纯水清洗备用;
(2)熔炼:将电解铜和银锭按照重量百分比为:电解铜70%~99%,银锭:1%~30%,置于坩埚中,并将坩埚放置于设有恒定电磁场的双真空熔炼设备中,在真空度为10-3,温度为1000℃~1200℃的条件下,旋转坩埚,形成电磁双向搅拌,并保温100min~150min,用离子水水冷降温,降温时间不大于30min,得到铜银合金;
(3)冷加工:将熔炼后的铜银合金进行冷锻、冷轧及冷退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国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国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9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