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9265.X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1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庞远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401;G06F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臧建明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中设置有微控制器、电源和振动传感器。在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移动数据传输设备时,微控制器才控制电源向数据传输模组供电,使得数据传输模组在数据传输设备与电子设备连接之前就开始启动,从而在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得电源不用一直向数据传输模组供电,减小了电源的容量和体积。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0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21922693.4、申请名称为“无线传屏装置与电子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0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21922694.9、申请名称为“无线传屏装置与电子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帮助人们在会议上的交流,传统技术提供了很多技术方案。例如将演示文稿投影到幕布上展示分享、远程即时通信以及大屏幕触控平板提供书写画布等,还有一种方式是使用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具有通信接口和数据传输模组,当通信接口通过连接线与用户的电子设备的对应接口插接时,可以将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通过数据传输模组传输到会议室中的大屏幕平板上。
传统技术中,一些数据传输设备在与电子设备连接之后,可以由电子设备向数据传输设备供电,但是,数据传输设备内的数据传输模组在数据传输设备与电子设备连接得电之后才开始进行初始化等配置流程,在经过一段时间配置完成之后,数据传输模组才开始工作,使得数据传输设备的配置时间耗时较长,降低了数据传输设备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而在另一些传统技术中,可以在数据传输设备内设置电源为数据传输模组供电,使得数据传输模组保持上电状态,可以在数据传输设备连接电子设备后的即时将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进行投屏从而提高效率,但是这对电源的容量和体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电源占用数据传输设备内大量空间。
因此,数据传输设备如何兼顾空间和效率,使其电源不需要过大容量和体积的情况下,还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在投屏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电源、微控制器、通信接口、振动传感器、可控开关和数据传输模组,所述可控开关连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数据传输模组之间,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并将所接收数据传输给所述数据传输模组,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移动情况生成检测数据,所述数据传输模组用于与显示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
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所述微控制器接收所述振动传感器发送的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所述振动传感器自身的加速度值;所述微控制器确定所述振动传感器自身的加速度值超过预设的加速度阈值时,所述微控制器向所述可控开关发送第一导通信号;所述可控开关根据所述第一导通信号闭合,将所述电源和所述数据传输模组之间的供电连接导通;所述数据传输模组进行通信配置;所述通信配置包括:所述通信接口的通信配置;和/或所述数据传输模组与所述显示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配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电子设备接入所述通信接口后,所述数据传输模组从所述通信接口接收流媒体数据,并对所述流媒体数据进行编码;所述数据传输模组将编码后的流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92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