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淡水湖盆陆相泥页岩油形成与演化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9947.0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8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冯子辉;张居和;曾花森;霍秋立;鄢仁勤;张博为;付丽;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25/00;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荆晓红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淡水 湖盆 陆相泥 页岩 形成 演化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大型淡水湖盆陆相泥页岩油形成与演化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钻取的岩心按非常规油气地质实验进行配套采集样品,得到泥页岩储层地质实验样品;
2)将步骤1)得到的泥页岩储层地质实验样品,按相应标准进行岩石热解、有机碳、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干酪根、生排烃热模拟实验、原油物性实验项目配套分析,得到泥页岩储层配套地质实验分析参数结果;
3)将步骤2)得到的泥页岩储层配套地质实验分析参数结果,利用生排烃热模拟实验生烃动力学分析和现场保压密闭取心及冷冻样品标定技术,得到不同成熟度Ro泥页岩油轻烃恢复曲线及系数,进行泥页岩储层含油量恢复,对无取岩心井段采用测井△logR方法计算并恢复,得到泥页岩储层含油量参数结果;
所述泥页岩储层含油量恢复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泥页岩生排烃热模拟生烃动力学实验分析,并通过现场保压密闭取心冷冻样品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标定,得到不同成熟度Ro泥页岩油轻烃恢复曲线及系数;二是未取心井或层段采用测井△logR方法,利用取心井或层段建立含油量与测井参数关系模型,且经取心井实测样品标定及验证,计算并恢复得到泥页岩未取心井及层段含油量;
4)将步骤2)3)得到的泥页岩储层地质实验分析和恢复含油量参数结果,进行泥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定量,得到泥页岩油储层游离油量mg/g、吸附油量mg/g、干酪根mg/g参数结果;
5)将步骤2)3)4)得到的泥页岩储层地质实验分析参数结果,进行泥页岩油形成与演化地质实验评价,采用深度m、Ro%、干酪根mg/g、氯仿沥青“A” %、游离油量mg/g、吸附油量mg/g、页岩油密度g/cm3、气油比cm3/cm3参数指标关系,得到大型淡水湖盆陆相泥页岩油形成与演化模式,确定泥页岩油形成有利阶段;
所述大型淡水湖盆陆相泥页岩油形成与演化模式,采用深度m、Ro%、干酪根mg/g、传统生油模式中氯仿沥青“A” %、游离油量mg/g、吸附油量mg/g、原油密度g/cm3、气油比cm3/cm3、页岩油形成窗口参数指标关系,确定在Ro1.1%~1.6%吸附油向游离油大量转化,是页岩油形成的最有利阶段,成熟和高成熟阶段页岩油是经典生油模式的1.5~3.5倍,甜点区面积由5800km2扩大到13000km2,具有大规模聚集的资源基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淡水湖盆陆相泥页岩油形成与演化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实验项目配套分析的实验项目包括岩石热解、有机碳、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生排烃热模拟实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孔隙度、渗透率、原油物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淡水湖盆陆相泥页岩油形成与演化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泥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定量为游离油量mg/g=岩石热解S1,吸附油量mg/g=氯仿沥青“A”-S1,固体有机质=热解S2值-吸附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99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