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波长高速扫频同步脉冲光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0089.1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8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民;陈学文;林巍;韦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94 | 分类号: | H01S3/094;H01S3/106;H01S3/108;H01S3/11;H01S3/2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长 高速 同步 脉冲 光源 | ||
1.一种双波长高速扫频同步脉冲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耦合器(17)和波分复用器(18);
所述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为波长可调谐被动锁模激光器,包括第一可饱和吸收体(1)、第一泵浦激光器(2)、第一泵浦光波分复用器(3)、第一增益介质(4)、第一三端口光环行器(5)、第一高速可调谐滤波器(6)、光延迟线(7)、光学集成器件(8)和被动脉冲同步元件(9);
其中,第一泵浦光波分复用器(3)的一个输入端口接第一可饱和吸收体(1),另一个输入端口接第一泵浦激光器(2),公共端接第一增益介质(4)的一端;第一三端口光环行器(5)的端口2接第一增益介质(4)的另一端,端口3接第一高速可调谐滤波器(6)的输入端,端口1接被动脉冲同步元件(9)的一端;光延迟线(7)一端接第一高速可调谐滤波器(6)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光学集成器件(8)的第一波长信号输入端,光学集成器件(8)的公共端接脉冲同步元件(9)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同为波长可调谐被动锁模激光器,包括第二可饱和吸收体(10)、第二泵浦激光器(11)、第二泵浦光波分复用器(12)、第二增益介质(13)、第二三端口光环行器(14)、光耦合器(15)和第二高速可调谐滤波器(16);
其中,第二泵浦光波分复用器(12)的一个输入端口接第二可饱和吸收体(10),另一个输入端口接第二泵浦激光器(11),公共端接第二增益介质(13)的一端;第二三端口光环行器(14)的端口2接第二增益介质(13)的另一端,端口3接第二高速可调谐滤波器(16)的输入端,端口1接光耦合器(15)的一个输入端口;光耦合器(15)的公共端接第二高速可调谐滤波器(16)的输出端,光脉冲输出端接耦合器(17)的公共端;
所述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的脉冲光由光学集成器件(8)的第一波长信号输出端输出,导入波分复用器(18)的第一波长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的脉冲光由光耦合器(15)输出至耦合器(17)的公共端,耦合器(17)的一个输出端口接光学集成器件(8)的第二波长信号输入端,用于同步,另一个输出端口将光导入波分复用器(18)的第二波长信号输入端,最后通过波分复用器(18)的公共端输出双波长高速扫频同步脉冲激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波长高速扫频同步脉冲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饱和吸收体(1)和第二可饱和吸收体(10),分别用于当光在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和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内振荡时,吸收低强度的光,实现锁模和脉冲输出;
所述第一泵浦激光器(2),用作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的种子光源;所述第二泵浦激光器(11),用作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的种子光源;
所述第一泵浦光波分复用器(3),为泵浦波长与第一信号波长的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泵浦源的光输入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内;
所述第二泵浦光波分复用器(12),为泵浦波长与第二信号波长的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泵浦源的光输入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内;
所述第一增益介质(4)和第二增益介质(13),分别用于放大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和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内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波长高速扫频同步脉冲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端口光环行器(5),用于将光在第一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内振荡,将从端口2进入的光由端口3输出,依次经过第一高速可调谐滤波器(6)、光延迟线(7)、光学集成器件(8)、被动脉冲同步元件(9),进入端口1并回到端口2输出,形成回路,同时隔绝第一高速可调谐滤波器(6)可能产生的回波;
所述第二三端口光环行器(14),用于将光在第二波长高速扫频脉冲光源谐振腔内振荡,将从端口2进入的光由端口3输出,经过所述第二高速可调谐滤波器(16)、光耦合器(15)后,进入端口1并回到端口2输出,形成回路,同时隔绝第二高速可调谐滤波器(16)可能产生的回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0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