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空作业防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0305.2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9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何秋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恒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43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作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高空作业防坠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弹射类防坠装置抓取成功率低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穿戴式安全带,穿戴式安全带的腰部位置装有多个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内经安全绳连接有挂钩,多组弹射装置可分批依次弹出,还包括两个V型的弹性踏板,弹性踏板的两个内侧面上各安装有一个金属极片,每各弹性踏板上的两个金属极片构成一个开关,按压弹性踏板可使两个金属极片接通,两个弹性踏板上的开关同时断开后会触发弹射装置弹出挂钩;本发明通过设计分阶段弹出的挂钩,能够有效的提高挂钩抓取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 涉及高层作业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是高空作业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是一种常见的高危险性的施工作业,此类作业不可避免的需要攀爬高层建筑体,例如电缆塔、高层烟囱等,通常需要通过爬梯进行登高,高空坠落是此类施工作业中常见的事故;目前针对高层爬梯的防坠设备,使用较为方便的是弹射类,坠落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触发弹射装置弹出挂钩勾住爬梯或建筑体,这类设备不需在攀爬时反复交替更换安全绳的固定位置,也不要求爬梯旁设置制动轨道或制动绳等,能够有效提高攀爬速度,且适用性强。
但是,此类设备的挂钩为一次性弹出,具有一定的缺陷,其一,坠落发生时,施工人员极易后倾远离建筑体,此时挂钩弹出抓取的成功率较低;其二,同时弹出存在此弹出位置挂钩弹出正好击中爬梯横撑或钢结构杆件而导致挂钩无法勾住的可能;其三,有些爬梯仅仅是在钢柱两侧交替间隔设置脚蹬的简易爬梯,挂钩只能勾住钢结构电塔的杆件才能对施工人员进行制动,而钢结构杆件之间的空隙较大,若此时的挂钩弹出正好射入大空隙中心区域而离杆件较远,会大大降低挂钩勾住杆件的成功率;另外,高压电缆周围的磁场会对加速度传感器造成很大干扰,影响其可靠性,越接近电塔顶端干扰越大,而顶端恰恰是坠落伤害最严重的区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 提供了高空作业防坠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弹射类防坠装置抓取成功率低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高空作业防坠装置,包括穿戴式安全带,穿戴式安全带的腰部位置设有一个开口朝向体前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外壁上圆周均布多组弹射组件,每组弹射组件包括一个开口朝外的活塞筒,每个活塞筒内均安装有一个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内端连接有一个多爪的挂钩,活塞筒侧壁上安装有一个弹性卡块,第一活塞侧壁上开有一个球形凹槽,第一活塞塞入活塞筒后,弹性卡块的头部会卡在球形凹槽内;活塞筒侧壁开有一个进气孔和一个排气孔,排气孔比进气孔更靠近活塞筒底部,多个活塞筒之间经一个气管串联,在前的活塞筒的排气孔与在后的活塞筒的进气孔相连,弧形板上安装有一个高压气罐,气管的进气端与高压气罐连通且气管上设有常开式电磁阀,活塞筒底部安装有一个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活塞筒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处于原长时,第一活塞位于进气孔外侧,弹性卡块卡在球形凹槽内后,挂钩推动第二活塞压缩第一压簧,此时第二活塞位于进气孔和排气孔之间将进气孔和排气孔隔断,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连接有一根安全绳;还包括两个V型的弹性踏板,弹性踏板的两个内侧面上各安装有一个金属极片,每个弹性踏板上的两个金属极片构成一个开关,按压弹性踏板可使两个金属极片接通,两个弹性踏板上的开关并联后接入常开式电磁阀的电路。
本发明通过设计分阶段弹出的挂钩,能够有效的提高挂钩抓取的成功率,有效降低高层作业坠落事故中的伤亡率;同时,通过脚踏式开关,利用双脚失重自动触发,反应迅速可靠,几乎没有延迟,同时能够避免高压电缆干扰加速度传感器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2为弧形板的俯视图。
图3为挂钩弹出时弧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穿戴方法示意图。
图5为弹性踏板的后视图。
图6为弹性踏板的侧视图。
图7为活塞筒的侧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恒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恒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