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0448.3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5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婷;李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聚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1D50/60;B01D47/06;B08B3/02;B08B15/02;B01D46/10;B09B3/30;B09B3/35;B07B15/00;B09B10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骨料 再生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及工艺,涉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建筑骨料再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除杂,除去建筑废料中的杂物;破碎,对建筑废料进行破碎,得到破碎料;除铁,除去破碎料中的铁杂质,得到除铁料;筛分,对除铁料进行筛分,得到不同尺寸的骨料;清洗,采用所述的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对骨料进行清洗,得到清洗料;干燥,将清洗料干燥后,得到再生的建筑骨料。本发明具有回收利用建筑废料、减少建筑垃圾、绿色环保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的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废弃混凝土块、碎石块、废弃砖瓦在经过破碎、筛分后可以得到再生骨料,如果再生骨料含泥量较高,还需要对再生骨料进行清洗。
在公开号为CN11056041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矿山石料生产线振动筛洗床设备,包括筛选装置和筛洗装置,所述筛选装置和筛洗装置均固定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筛洗装置通过支杆固定在底座的右侧上端,所述底座的左侧上端通过支撑杆固定支撑有支撑板,所述筛选装置通过支撑滑杆支撑固定在支撑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滑杆的底部贯穿支撑板,且支撑滑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限位块。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筛选装置和筛洗装置,并使筛选装置设置在筛洗装置的左侧上端,在使用设备筛洗石料时,先使用筛选装置对矿石表面含量较多的泥沙快速振动去除,然后再使石料在筛网传送带上翻滚的向下移动同时被高压清水冲洗,能够使石料表面的泥沙被较为干净的冲洗去。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石料表面含有泥沙或泥土,石料从筛选装置落入筛选装置的过程中,碎石与筛洗装置发生撞击,附着在石料表面的灰尘飘扬在空气中形成扬尘,筛洗装置在振动时也会形成扬尘,污染空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其具有减少扬尘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骨料再生工艺,其具有减少扬尘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骨料再生装置,包括直线振动筛以及位于其周侧的支架,所述支架上位于直线振动筛的上方罩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顶端和底端敞口设置,所述防尘罩位于振动筛的出料端和进料端均设置有柔性挡帘,所述防尘罩内设置有降尘单元,所述降尘单元包括过滤网和喷水组件,所述过滤网与防尘罩内壁连接,所述喷水组件位于过滤网上方且朝向过滤网喷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筛分后的骨料通过输送带输送至直线振动筛的进料端,柔性挡帘起到防止扬尘外溢的作用,骨料在直线振动筛内振动,产生的扬尘朝向过滤网运动,喷水组件对过滤网进行喷水,一部分扬尘被过滤网过滤拦截,另一部分扬尘被喷淋水拦截,喷淋水和扬尘在过滤网上汇聚成水流后流向直线振动筛内,对骨料进行清洗,既能够很好地除去扬尘,而且还能避免过滤网被扬尘堵塞。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和若干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喷淋管的下方开设有若干喷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内的水经过喷淋管的分布后,从喷淋孔向下喷淋,从而使得水分布均匀,使得骨料被充分清洗,同时增大扬尘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少扬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朝向直线振动筛喷水的辅助清洗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骨料在直线振动筛内边振动边滚动,如果仅靠从过滤网流下的喷淋水进行清洗,清洗效果有待提升,采用辅助清洗单元配合喷淋水进行清洗,增强清洗效果,而且起到减少扬尘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聚力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聚力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