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陡坡隧道口的明洞结构以及防止雪崩落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0801.8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湘平;李缓;郭子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E21D11/18;E21F16/02;E21F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代述波 |
地址: | 3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陡坡 隧道 结构 以及 防止 雪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陡坡隧道口的明洞结构,涉及高陡坡隧道口防护技术领域,包括拱形洞口、阻挡部以及防护部,防护部覆盖设置于拱形洞口外侧,阻挡部固定设置于防护部的前端,防护部包括防护部包括侧防护部、弧顶防护部以及分离隧顶,侧防护部底部外侧设置有凸部,弧顶防护部的顶部设置有分离隧顶,还提供了一种高陡坡隧道口防止雪崩落石的方法,通过设置明洞组合工程和在山体设置固定防护工程,具有隧道口防护效果好,设计原理不复杂,加快工期,成本不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陡坡隧道口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陡坡隧道口的明洞结构以及防止雪崩落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事业蓬勃发展。我国西部地区是山岭重丘地区,地势险峻、山地分布密集,近年来滚石灾害频发不断,在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西气东输等大型工程项目进行的同时,人类工程活动诱发落石灾害事件屡屡发生,“5·12”地震期间落石对交通要塞的影响数不胜数,2003年—2005年成昆铁路病害治理阶段,在十一项危岩落石病害整治中,有五项是在隧道口。近年来,我国的高速铁路规模飞快发展,高速铁路里程在2019年底已经突破了3万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和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千千万万的高速铁路的建设者,奋斗在祖国的一线,克服艰苦的环境,在崇山峻岭中为祖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贡献汗水,高速铁路的隧道口建设也越来越多。而在实际隧道口的建设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的山体,需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护方案。
在降雪量大的北方地区、西南地区铁路隧道进口端在厂破碎高陡边坡条件下,春秋夏季落石、冬季雪崩塌落危及列车运营的问题,疆场阻断铁路交通或发生铁路交通事故。本申请所针对的是高陡坡的山体隧道口,在实际防护中,有大量落石,甚至在部分地区还会有积雪,在该部分技术领域中,现有技术中,大多高陡边坡采取三级防护措施,解决了山上不时滚落大石或者集中滑落岩堆的安全风险。但由于隧道位置海拔较高,冬季积雪长时间不化,逐渐堆积在边坡防护措施表面,累计到一定数量和体积后,会无征兆地发生雪崩,从而掩埋住隧道洞口,阻断铁路交通甚至造成铁路交通事故,危害大,后果严重,在铁路运营期间存在很大的安全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陡坡隧道口的明洞结构,其能够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隧道口防护效果好,设计原理不复杂,成本不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陡坡隧道口防止雪崩落石的方法,其能够具有防护效果好,防护原理不复杂,有助于加快施工工期的特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陡坡隧道口的明洞结构,包括拱形洞口、阻挡部以及防护部,所述防护部覆盖设置于所述拱形洞口外侧,所述阻挡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护部的前端,所述防护部包括侧防护部、弧顶防护部以及分离隧顶,所述侧防护部底部外侧设置有凸部,所述弧顶防护部的顶部设置有分离隧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护部设置为鱼背脊状,将整个拱形洞口外侧包裹覆盖设置,所述防护部与所述拱形洞口的组合结构为上窄下宽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阻挡部与所述防护部的形状配合设置,所述阻挡部包括阻挡板,所述阻挡板的顶部设置有倒角弧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阻挡部上对称设置有多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前端与阻挡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的下端与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强肋的设置数量为3、5、7或者9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分离隧顶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弧顶防护部为厚黏土回填而成,所述侧防护部为混凝土浇筑而成。
一种高陡坡隧道口防止雪崩落石的方法,包括高陡坡隧道口的明洞结构,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