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板材热压成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2984.7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4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党波;谢林飞;熊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6;C22F1/04;B24B1/00;C23G3/00;B08B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张震国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板材 热压 成形 方法 | ||
一种铝合金板材热压成形方法。本发明通过对铝合金实施重复五道次的热压加工工艺,粘接形成了具有应变硬化形核和边部晶粒细化的梯度微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实现的强韧性平衡的技术难题。多道次热压成形后材料表面发生不连续动态重结晶,几何动态重结晶和颗粒激发形核等结晶现象,形成了晶界强化、应变硬化的不同组合形式的强化机制,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显著提高,延展性却没有太大损失,实现了铝合金的强度和延展性的良好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板材热压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塑性成形和热加工性能良好、焊接性能强等优点,还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能优良等优势,可用于加工各种带材、板材、型材,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装饰装修、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5052铝合金为AL-Mg系高强度防锈铝合金,具有抗疲劳、耐腐蚀性等特性,但它不易热处理强化,通常在半冷状态用于硬化强化处理,但冷作硬化时塑性降低。基于剧烈塑性变形的累积叠轧焊技术就是典型的冷作硬化技术,该技术将板材表面进行脱脂、加工硬化等处理后尺寸相等的两块薄板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叠轧并使其自动焊合,然后重复进行相同的工艺反复叠片、轧制焊接,从而使材料的组织得到细化,夹杂物均匀分布,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由于累积叠轧焊通常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的冷变形,因此对于5052铝合金来说,只能起到应变硬化强化的作用,而不能有效保留其塑性,因此想得到强度和韧性兼顾的5052铝合金是当今材料领域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方法简单,既提高强度又不损失塑性的铝合金板材热压成形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热处理:取厚度为M、长度和宽度均为6M的铝合金板材,置于热处理炉在300~400℃保温退火2~3小时,置室温中冷却,该热处理过程记为R;
2)一面清洗:对铝合金板材的一面清洗打磨,去除表面的污渍,并用酒精清洗、烘干后得到一面清洗的板材,该一面清洗过程记为YQ;
3)双面清洗:对铝合金板材的两面清洗打磨,去除表面的污渍,并用酒精清洗、烘干后得到双面清洗的板材,该双面清洗过程记为SQ;
4)一道次半成品板材成形:取两块经YQ处理的R板材将清洗打磨的一面相贴合,放置在液压机的上下砧下在400~500℃,控制压缩率为50%热压成形,将成形的板材置于室温环境中冷却得到一道次半成品板材;
5)二道次半成品板材成形:取一块经YQ处理的R板材将清洗打磨的一面与一块经YQ处理的一道次半成品板材的清洗打磨的一面相贴合,放置在液压机的上下砧下在400~500℃,控制压缩率为50%热压成形,将成形的板材置于室温环境中冷却得到二道次半成品板材;
6)三道次半成品板材成形:取一块经YQ处理的R板材将清洗打磨的一面与一块经YQ处理的二道次半成品板材的清洗打磨的一面相贴合,放置在液压机的上下砧下在400~500℃,控制压缩率为50%热压成形,将成形的板材置于室温环境中冷却得到三道次半成品板材;
7)四道次半成品板材成形:取一块经YQ处理的R板材将清洗打磨的一面与一块经YQ处理的三道次半成品板材的清洗打磨的一面相贴合,放置在液压机的上下砧下在400~500℃,控制压缩率为50%热压成形,将成形的板材置于室温环境中冷却得到四道次半成品板材;
8)五道次半成品板材成形:取一块经YQ处理的R板材将清洗打磨的一面与一块经YQ处理的四道次半成品板材的清洗打磨的一面相贴合,放置在液压机的上下砧下在400~500℃,控制压缩率为50%热压成形,将成形的板材置于室温环境中冷却得到五道次半成品板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2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