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3D打印的光固化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3089.7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王贵;申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65/06 | 分类号: | C08F265/06;C08F283/06;C08F283/12;C08F220/06;C08F220/20;C08F220/28;C08F220/40;C08F2/44;C08F2/48;C08K9/06;C08K3/04;C08K3/34;C08K7/26;B33Y70/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5 | 代理人: | 岳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打印 光固化 材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光固化材料,其按重量百分比包含:光固化低聚物20‑40wt%、活性稀释剂5‑30wt%、光引发剂0.1‑1wt%、触变促进剂1‑10wt%、改性碳纳米管/磷硅酸钙复合粉体20‑50wt%。本发明的光固化材料能顺利实现SLA/DLP原理的3D打印工艺,制作的产品具有0.1~0.2%的低体积收缩率,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拉伸强度100~120MPa,弯曲强度在120~130MPa,断裂伸长15~20%,户外耐候性测试六个月,机械性能指标保持在98~100%,可以作为终端产品材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的光固化材料。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控制,将液体(粉末)材料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来制造固体三维物体的成型方法,该技术发展至今,以立体光刻(SLA)和数字光处理技术(DLP)成型精度最好。SLA/DLP 3D成型技术所用材料均为液体光固化树脂,在特定波长的光能量下辐射固化,液体光敏树脂变成固体交联结构,材料本质上属于热固性塑胶材料,且具有比传统热固性交联结构材料更高的交联密度,具有硬而脆的天然缺陷,耐疲劳性能差,抗老化性能差,无法应用于终端产品。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的光固化材料,该光固化材料具有特有的触变性,触变性赋予其具有适用于3D打印工艺的特性,经光固化成型后的产品,具有收缩率小、耐高温性、耐磨性、耐久性以及其他相应的性能,可用于军工、航天、汽车、生物医疗、电子电路等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光固化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包含: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磷硅酸钙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钙、摩尔浓度为0.1-1mol/L的硅酸钠溶液、摩尔浓度为0.1-1mol/L的磷酸氢二胺溶液和改性碳纳米管依次投入反应釜中,重量比为1:10:10:0.1;2)启动反应釜的搅拌装置,计量器以0.5L/min的速度滴加氨水,保持溶液的pH为8-9,并继续搅拌16-17小时,然后过滤去除滤液,并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充分洗涤残余固体,滤干后再真空100℃烘干,得到胚料;3)将所述胚料放入真空炉中,真空度1Mpa,600-700℃锻烧2-2.5小时,自然冷却后研磨,得到改性碳纳米管/磷硅酸钙复合粉体。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磷硅酸钙复合粉体粒径为1-
5μm。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为:1)将碳纳米管浸入浓硝酸中加热10h,温度150℃,过滤,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6-7,100℃真空干燥3h,自然冷却,研磨后得到氧化碳纳米管;2)将所述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再滴加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80℃下搅拌2-5h,经Φ0.45μm聚四氟乙烯膜过滤,无水乙醇洗涤,120℃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低聚物包括聚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二环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酸酯、二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己内酯、环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丙烯酸酯、环己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苯乙酮、联苯酰缩酮、蒽醌、三苯基膦、苯甲酰基氧化膦、双酰基氧化膦、苯甲酮、噻吨酮、氧杂蒽酮、吖啶衍生物、吩嗪衍生物、喹喔啉衍生物、1-苯基-1,2-丙二酮-2-O-苯甲酰肟、4-(2-羟基乙氧基)苯基-(2-丙基)酮、1-氨基苯酮和1-羟基苯酮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3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