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压开合式深海原位培养罐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3126.4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5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华;周东辉;张桥;郭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孙孟辉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压 合式 深海 原位 培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压开合式深海原位培养罐,包括封盖和罐体,封盖与罐体之间连接有开合机构,所述的开合机构包括外导管及外导管内部自上而下配合设置的内导管、转盘、导杆和弹簧,外导管上开有导口,封盖通过导口与导杆连接,外导管内侧面设有导槽式滑动导轨,其底面两端分别设有呈斜面的凸出部,导槽式滑动导轨之间构成滑槽,内导管外侧面设有滑块,内导管底面呈锯齿状,转盘上设有滑条,滑条顶部呈斜面,分别与凸出部和内导管的锯齿状底面相互配合,导槽式滑动导轨的导槽与滑块对应配合,滑槽与滑条对应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海微生物原位培养及采集技术,尤其是涉及了一种下压开合式深海原位培养罐。
背景技术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非常丰富,已成为国际公海资源竞争的焦点。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是基于对生物认知的基础之上,而当前所发现的深海生物还不到其总量的1%。深海调查工具的严重缺乏及调查工具的不便使用是导致深海生物调查与基因资源获取异常困难的两大原因。
深达6000米的海底特殊环境使得深海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受到严苛制约,加之其分布密度未知,因此,对深海微生物的捕获需要采用特殊方式。传统的采样手段皆为使用海水采集装置投放至深水区域,然后密封,运输至海面,此种方法采样效率极低,因为采样的海水中微生物的含量是不确定的。此外,现有深海原位富集培养罐在投放过程培养罐并不密封,易受到污染,且回收后不便拆卸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培养罐密封投放,并提高罐盖开合便捷性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下压开合式深海原位培养罐,包括封盖和罐体,封盖与罐体之间连接有开合机构,所述的开合机构包括外导管及外导管内部自上而下配合设置的内导管、转盘、导杆和弹簧,外导管上开有导口,封盖通过导口与导杆连接,外导管内侧面设有导槽式滑动导轨,其底面两端分别设有呈斜面的凸出部,导槽式滑动导轨之间构成滑槽,内导管外侧面设有滑块,内导管底面呈锯齿状,转盘上设有滑条,滑条顶部呈斜面,分别与凸出部和内导管的锯齿状底面相互配合,导槽式滑动导轨的导槽与滑块对应配合,滑槽与滑条对应配合。按压开合机构的内导管即可完成封盖的开合,提高效率。
所述的滑块上方套接限位环,限位环与所述的外导管内侧面连接。限位环防止开盖时,因弹簧复位的弹力,使内导管脱离外导管。
所述的限位环上方自下而上配合设置复位弹簧和弹簧限位环,弹簧限位环与所述的内导管连接。保证内导管在开盖按压后,能正常复位。
所述的转盘设有对位杆,对位杆与所述的内导管的底部内腔过渡配合。确保转盘上的滑条与内导管锯齿状底部及外导管内侧面导槽式滑动导轨的凸出部能正常配合,避免错位。
所述的导杆底部呈阶梯轴状,所述的弹簧套接在阶梯轴上,所述的外导管底部设置与阶梯轴相应的通孔。使弹簧受力均匀,避免弹簧歪斜,影响按压效果。
所述的封盖与所述的导杆通过封盖机构连接,所述的封盖机构包括封盖压条、螺钉、缓冲弹簧,封盖压条一端与导杆连接,另一端设有穿孔套接螺钉,螺钉与顶部设有螺孔的封盖通过螺纹连接,缓冲弹簧套接在螺钉上,并配合设置在封盖压条与封盖之间。使封盖与罐体的相对距离可调,调整盖合误差,调整盖合的紧密度,方便拆卸,并使盖合具有缓冲效果。
所述的内导管顶端设有压柄。压柄一方面方便手动按压,另一方面,在带有电机丝杆机构的潜水设备上,可以通过调整培养罐与电机丝杆机构的相对位置,通过电机丝杆上的压杆按压压柄,更便捷的完成一台或多台培养罐的按压动作。
所述的罐体上还设有端盖,端盖的端面开有与封盖相配合的罐口。提高培养罐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优势和有益效果在于:
使培养罐能在深海,微生物多的区域,进行水下开合,提高了采样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开盖投放过程中,由于培养罐并不密封而受到污染,通过按压开合机构,提高了开合培养罐的效率,便于回收后的开盖及拆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31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