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3901.6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8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萨芳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40/67;G06T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麒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血管 疾病 风险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警方法,方法步骤如下:S1、建立斑块易损性信息,通过易损斑块高分辨成像识别方法对易损斑块患者进行早期筛查;S2、建立易损斑块定量风险评估并构建形成易损患者早期预警模型;S3、预警模型输出的信息结果传输至信息化服务体系。本发明涉及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警方法,通过传统危险因子、生物标记物、血液生化信息、血管形态、斑块信息、功能成像信息、生理参数信息实现易损斑块的早期筛查,并建立个性化早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模型,在早期筛查出患病高风险人群,激励人们改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心脑血管的早期筛查、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系统开发及数据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我国已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目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现有的医疗模式是以治疗为主,以疾病治疗为核心,重视生命后期的治疗和护理,而患者一般也是发病后才去医院就医,忽视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相关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有两个突出特点:(1)病程的自然不可逆性;(2)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性。第一个特点决定了中、后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不仅效率低、成本高、后遗症多,而且患者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小,特别是死亡前数月,医疗成本会有非常显著的增加。因此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降低心脑血管死亡率和减轻医疗负担的最有效手段。第二个特点则凸显了患者个体化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检测和治疗的重要性,正是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需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临床检测和治疗手段。
许多国家已经展开各自的研究,陆续开发出基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评估工具,但是这些评估工具都是基于大规模样本的长期随访,采用医学统计的方法产生,由于个体差异性,这些预测方法只针对于人群,无法实现个体风险的预测。因此,研究针对某个个体的早期诊断与预警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警方法,通过建立合适个体的风险评估模型,在早期筛查出患病高风险人群,激励人们改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心脑血管的早期筛查、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警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S1、建立斑块易损性信息,通过易损斑块高分辨成像识别方法对易损斑块患者进行早期筛查;
S2、建立易损斑块定量风险评估并构建形成易损患者早期预警模型;
S3、预警模型输出的信息结果传输至信息化服务体系。
优选的,所述S1中筛查按照从健康人群到高危病人依次采用家庭式监测-门诊病人上门随访-非侵入式检测-侵入式检测-高危病人实时报警的步骤进行逐层筛查。
优选的,家庭式监测采用个人/家庭无干扰式保健设备,非侵入式检测采用非侵入式超声检测、非浸入式MRI检测和分子成像技术,侵入式检测采用光声、超声多模检测技术,高危病人实时报警则进行风险因子的连续测量。
优选的,所述S2中易损患者早期预警模型的输入信息包括有传统危险因子、生物标记物、血液生化信息、血管形态、斑块信息、功能成像信息、生理参数信息。
优选的,所述生理参数信息通过无干扰式连续监测设备或人体传感器网络方式获取。
优选的,所述S3中预警模型输出的信息结果还可以输送至手机中,并通过手机向医院发送警报信息。
优选的,所述S1中采用高级统计法对斑块易损性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形成风险因子评估量表。
优选的,所述S2根据风险因子评估量表中的风险因子,通过大数据信息分析及挖掘算法完成易损患者早期预警模型的建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萨芳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萨芳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3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