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5910.9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2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杭;方彦彦;沈雪玲;唐玲;崔义;云凤玲;暴新建;张潇华;闫坤;高哲峰;张明;刘昕;张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秀程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短路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检测电池进行外部加压,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结果,所述待检测电池为满电状态;
根据所述电流结果,获取对应的电池自放电数据,以根据所述电池自放电数据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微短路现象,所述电池自放电数据包括放电斜率、放电时间间隔和放电峰值,具体步骤为:
根据所述放电斜率、所述放电时间间隔和所述放电峰值,判断所述待检测电池对应的微短路现象,所述微短路现象包括非导电异物引起的隔膜击穿、导电异物引起的隔膜击穿、析锂金属隔膜击穿、导电异物引起的正负极短接短融;
其中,金属类异物引起的微短路的放电斜率及放电峰值比非金属异物大;大异物引起的微短路的放电时间比小异物造成的微短路的放电时间间隔短;
所述对待检测电池进行外部加压,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结果,包括:
按照预设压力大小,对待检测电池进行表面加压,并进行恒压电流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结果,其中,所述预设压力大小的极限值为电池最大膨胀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流结果,获取对应的电池自放电数据,包括:
根据电流大小和放电时间之间的关系,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池自放电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流结果,获取对应的电池自放电数据,以根据所述电池自放电数据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微短路现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微短路现象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微短路次数。
4.一种电池微短路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对待检测电池进行外部加压,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结果,所述待检测电池为满电状态;
微短路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流结果,获取对应的电池自放电数据,以根据所述电池自放电数据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微短路现象,所述电池自放电数据包括放电斜率、放电时间间隔和放电峰值,微短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放电斜率、所述放电时间间隔和所述放电峰值,判断所述待检测电池对应的微短路现象,所述微短路现象包括非导电异物引起的隔膜击穿、导电异物引起的隔膜击穿、析锂金属隔膜击穿、导电异物引起的正负极短接短融;
其中,金属类异物引起的微短路的放电斜率及放电峰值比非金属异物大;大异物引起的微短路的放电时间比小异物造成的微短路的放电时间间隔短;
所述电流结果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预设压力大小,对待检测电池进行表面加压,并进行恒压电流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结果,其中,所述预设压力大小的极限值为电池最大膨胀力。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的步骤。
6.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59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