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于里氏木霉的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6390.3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赫荣琳;贾文娣;张东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06 | 分类号: | C12N9/06;C12N15/53;C12N15/80;C12N1/15;C12R1/88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300308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于 里氏 还原酶 及其 编码 基因 用途 | ||
1.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具有ε-N-(l戊二酸基2)-L-赖氨酸还原酶的活性,所述ε-N-(l戊二酸基2)-L-赖氨酸还原酶的活性在二氨基庚二酸途径中提供催化6-氧-DL-己氨酸形成ε-N-(l戊二酸基2)-L-赖氨酸的功能,所述酶为如下(a)或(b)的蛋白质:
(a)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ε-N-(l戊二酸基2)-L-赖氨酸还原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2.一种DNA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DNA分子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DNA分子为如下(c)、(d)、(e)或(f)的碱基序列:
(c)如SEQ ID NO:1所示;
(d)如SEQ ID NO:2所示;
(e)编码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f)在严谨杂交条件下与(a)或(b)限定的核苷酸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ε-N-(l戊二酸基2)-L-赖氨酸还原酶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4.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和与所述DNA分子可操作地连接的用于表达的调节序列。
5.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
6.一种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野生型里氏木霉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如SEQ ID NO:6和如SEQ ID NO:7所示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TrLys9基因的上游片段,利用如SEQ ID NO:8和如SEQ ID NO:9所示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TrLys9基因的下游片段,并先后将所述上游片段和下游片段连接到pBS-HPH载体上,获得TrLys9基因敲除载体;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TrLys9基因敲除载体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方法转化入宿主细胞内,筛选得到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将扩增得到的所述上游片段采用Kpn I和Sal I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位点,将双酶切后的上游片段连到用同样酶切位点的pBS-HPH上;
将扩增得到的所述下游片段连接到T载体上,然后采用Hind III和Xba I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位点,同时用Hind III和Xba I酶切上述连接所述上游片段的pBS-HPH载体,将T载体酶切后的下游片段连到同样酶切位点的pBS-HPH上,构建好所述TrLys9基因敲除载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筛选包括如下步骤:涂布到含有潮霉素B抗性的CM平板上,培养得到转化子,并挑出转化子培养后利用如SEQ ID NO:10和如SEQ ID NO:11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未出现扩增条带的转化子即为所述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9.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作为赖氨酸的营养缺陷型标记基因的用途。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在里氏木霉生长发育中及实际生产优化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63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