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6466.2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辛锋先;卢天健;段明宇;何伟;于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68 | 分类号: | G10K11/168;G10K11/172;B32B3/12;B32B3/26;B32B7/12;B32B15/04;B32B15/06;B32B15/095;B32B15/20;B32B25/04;B32B27/06;B32B27/4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内衬 双层 蜂窝 穿孔 水下 吸声 材料 结构 | ||
1.一种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孔上面板(1)、第一层蜂窝层芯(2)、夹层穿孔面板(4)、第二层蜂窝层芯(5)和下面板(7),穿孔上面板(1)的厚度为1.5~3.5mm,第一层蜂窝层芯(2)的厚度为25~40mm,第二层阻尼内衬层(3)的厚度为1~3mm,夹层穿孔面板(4)的厚度为1~3mm,第二层蜂窝层芯(5)的厚度为20~35mm,第二层阻尼内衬层(6)厚度为2~4mm,第一层蜂窝层芯(2)和第二层蜂窝层芯(5)内均设置有多个蜂窝共振腔单元,第一层蜂窝层芯(2)内每个蜂窝的内边长为25~40mm,第二层蜂窝层芯(5)内每个蜂窝内边长为25~40mm,穿孔上面板(1)上对应第一层蜂窝层芯结构(2)的每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周期性开设有直径为2.5~4mm的第一孔,夹层穿孔面板(4)上对应第二层蜂窝层芯(5)的每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周期性开设有直径为1.5~3mm的第二孔;第一层蜂窝层芯(2)的每一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内设置有第一阻尼内衬层(3),第二层蜂窝层芯(5)的每一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内设置有第二阻尼内衬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孔的形状包括圆形,三角形、方形、花瓣形或不规则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层蜂窝层芯(2)的,蜂窝形状包括六方蜂窝,圆形蜂窝、三角形蜂窝、方形蜂窝或多尺寸多形状的混杂蜂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层阻尼内衬层粘贴于第一层蜂窝层芯(2)的每一个蜂窝共振腔单元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孔的形状包括圆形,三角形、方形、花瓣形或不规则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层蜂窝层芯(5)的蜂窝形状包括六方蜂窝,圆形蜂窝、三角形蜂窝、方形蜂窝或多尺寸多形状的混杂蜂窝。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粘贴于第二层蜂窝层芯(5)每一个蜂窝共振腔单元的侧壁和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下面板(7)采用结构钢制成,下表面(7)固定在需要声学处理的水下装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64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