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吊耳、底盘组件和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6650.7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柏松;吴淋;李运志;吴多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B66C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王淑梅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耳 底盘 组件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耳、底盘组件和空调器,吊耳包括吊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折弯后连接在吊装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本发明通过折弯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扩大了吊耳与板体的连接面积,丰富了吊耳的受力方向,提升了连接强度,可以在不提高成本增加板体材料厚度、吊耳厚度、吊耳宽度的情况下,使得吊耳与板体连接牢靠,在吊耳受到较大冲击力时板体不易受力变形,增强吊耳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耳、一种底盘组件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风管机的安装吊耳都是通过单一固定点与底盘侧边连接起来,在底盘两侧边四角布置,且离钣金边缘较近,在风管机运输搬运、安装过程中,当吊耳受较大冲击力时,底盘侧边与吊耳连接处因受到吊耳的集中扯拉力极易发生变形,结构可靠性差,影响安装且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吊耳。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底盘组件。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吊耳,包括吊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折弯后连接在吊装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吊耳,包括相互连接的吊装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其中,吊装部可实现吊耳的吊装功能。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则用于实现吊耳的连接固定。具体而言,吊耳可固定在带有折边的板体(例如风管机的底盘)上,通过令第二连接部折弯后连接在吊装部和第一连接部之间,此时,第一连接部能够与板体的主体部分贴合连接,折弯的第二连接部能够与板体的折边贴合连接,与第二连接部相连的吊装部则可伸出板体实现吊装功能。折弯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扩大了吊耳与板体的连接面积,又丰富了吊耳的受力方向,提升了连接强度,可以在不提高成本增加板体材料厚度、吊耳厚度、吊耳宽度的情况下,使得吊耳与板体连接牢靠,在吊耳受到较大冲击力时板体不易受力变形,增强吊耳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地,吊耳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即吊耳由一块整板经折弯工艺制成,有助于提高吊耳整体的结构强度,提升吊耳与前述板体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吊耳,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吊装部构造为吊装板;第二连接部包括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吊装板相连,第二端沿吊装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后朝远离吊装板的方向折弯,第二端与第一连接部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吊装部构造为吊装板,第二连接部包括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吊装板相连接,第二端先沿吊装板的厚度方向延伸,之后再朝向远离吊装板的方向折弯,则第二连接部可以划分为延伸段和折弯段,由于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为吊装板的厚度方向,则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段与吊装板的夹角为呈直角,如此可以令吊耳适用于板体的主体部分与折边的夹角的需求,使得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段与板体的折边紧密贴合。第二连接部的折弯段(第二端)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一连接部贴合连接在板体的主体部分。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的折弯角度小于90°,即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段与折弯段的夹角小于9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沿垂直于吊装板的方向延伸后折弯,吊装板与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沿垂直于吊装板的方向延伸,即第二连接部具有垂直面,从而便于第二连接部与底盘组件的底盘折边配合连接,增加第二连接部与底盘折边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受力分布更均匀。具体地,吊装板与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进而可以提升吊耳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提升吊耳的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66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