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7069.7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贵强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A61M25/10;A61M27/00;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实现 血管 通路 重建 双球囊 导管 | ||
1.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包括:通路导管(1)、前扩张球囊(2)、后扩张球囊(3)、前充盈系统(4)、后充盈系统(5)。所述的通路导管(1)由前单腔管(11)、双腔管(12)和后单腔管(13)组成,双腔管(12)是带不锈钢编制网的两个空腔导管组成,两个空腔一大一小,分为大空腔(121)和小空腔(122),前单腔管(11)、后单腔管(13)与双腔管(12)的大空腔(121)连通,构成血液通道(14)。所述的前扩张球囊(2)和后扩张球囊(4)为由非顺应性球囊,前扩张球囊(2)和后扩张球囊(4)的两端与双腔管(12)的外表面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结构,在前扩张球囊(2)和后扩张球囊(4)密封结构的内部有个小孔与双腔管的小空腔(122)相通;为了保持前扩张球囊(2)和后扩张球囊(4)之间相互独立、无相互影响,在小空腔(122)中间使用密封胶水(1221)进行密封。所述的前充盈系统(4)由充盈通路(41)(包括双腔管(12)中的小空腔(122)部分、三通件(411)、连接软管(412)、带鲁尔接头的针管固定件(413))和充盈机构(42)(由带有锁定装置的医用注射器组成)、以及其中的充盈溶液(43)等组成,其中:双腔管(12)穿过三通件(411),三通件(411)与双腔管(12)密封连接,通过双腔管(12)上的小空腔(122)上的小孔保持与前扩张球囊(2)相连通;连接软管(412)两端分别与三通件(411)的旁路、针管固定件(413)相连接;针管固定件(413)头端有鲁尔接头方便连接充盈机构(42)。所述的后充盈系统(5)与前充盈系统(4)组成相同。所述的充盈机构(42)由带有锁定装置的医用注射器构成,可以方便地进行充盈操作、充盈保持、收缩操作、收缩保持。所述的充盈液体(43)由生理盐水构成。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腔管(12)由三部分组成:内部为一大一小双腔结构,材质为尼龙、高密度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中间层为不锈钢金属丝网状编织结构,外层材质为为聚氨酯或者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单腔管(11)、后单腔管(13)为单腔管结构,材质为柔软的聚氨酯或者嵌段聚醚酰胺。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扩张球囊(2)和后扩张球囊(4)为非顺应性球囊,材质为尼龙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材料。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件(411)材质为透明的聚碳酸酯材料。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软管(412)材质为聚酰胺材料。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鲁尔接头的针管固定件(413)材质为透明的聚碳酸酯材料。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盈机构(42)为带鲁尔接头的、能够锁定位置的医用注射器。材质为高分子塑料材料。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盈液体(43)由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水溶液)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实现血管通路重建的双球囊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扩张球囊(2)充盈后的直径为5-10mm,充盈后的长度为15-30mm;所述的后扩张球囊(4)充盈后的直径为5-10mm,充盈后的长度为15-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贵强,未经杨贵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70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波磨削装置
- 下一篇:基于众包模式的灾害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