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可控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7333.7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邵长海;车振华;左建伟;孙传帮;刘向雨;隋伟;李铁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332;H01L29/74 |
代理公司: | 成都极刻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0 | 代理人: | 唐维虎 |
地址: | 132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可控硅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101)相对两端制作隔离区,其中,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为所述衬底(101)的上下相对两端和左右相对两端,所述隔离区包括靠近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第一隔离区(102)及靠近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第二隔离区(103);
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环形的结终端扩展区(104);
在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环形中间制作结深高于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结深的第一基区(105),在所述衬底(101)下表面制作第二基区(106);
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制作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掺杂区(109);
在位于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钝化层(110);
在所述第一掺杂区(107)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一电极(111),及在所述第二掺杂区(108)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二电极(112);
在所述衬底(101)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电极(113);
所述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环形的结终端扩展区(104)的步骤,包括:
去除所述衬底(101)上的氧化层,对所述衬底(101)进行二次氧化,在所述衬底(101)上形成新的氧化层;
对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氧化层进行蚀刻,形成一环形窗口;
对所述环形窗口所在区域进行氧化处理,然后通过所述环形窗口对所述衬底进行硼注入,并在硼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形成结终端扩展区(1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衬底(101)相对两端制作隔离区的步骤,包括:
将选取的N型硅片进行打磨,得到衬底(101);
对所述衬底(101)进行氧化处理,在所述衬底(101)上形成一氧化层;
去除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的氧化层;
在去除氧化层的所述衬底(101)的两端制作铝层;
对所述铝层进行推结处理,在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形成掺杂铝的隔离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环形中间制作第一基区(105),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第二基区(106)的步骤,包括:
去除位于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内的氧化层及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氧化层;
对去除氧化层的区域进行氧化处理,并进行硼注入;
在硼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一基区(105)及所述第二基区(10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制作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掺杂区(109)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涂覆光刻胶层;
通过掩膜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光刻,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光刻胶层上刻出两个掺杂区窗口,在所述第二基区(106)上的光刻胶层上刻出一个掺杂区窗口;
通过掺杂区窗口分别对所述第一基区(105)和所述第二基区(106)进行磷注入,并在磷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形成第三掺杂区(10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位于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钝化层(110)的步骤,包括:
除去所述衬底(101)上的光刻胶层及氧化层;
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多层组合膜,得到所述钝化层(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73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