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调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7475.3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娜;孔莉;皮金兰;卢越越;余潇琴;郭子莘;黎静雅;刘一琪;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5/00;D03D15/06;D03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松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自调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整织物包括呈阵列结构排布的若干重复单元;单个所述重复单元包括呈对角设置的第一结构区与第四结构区、呈对角设置的第二结构区与第三结构区以及设置于前述结构区内的断点垫纬纱;所述断点垫纬纱包括短纤粗纱、连续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周的水溶性维纶长丝以及间断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周的涤纶长丝,以形成交替分布的第一纱段与第二纱段;
所述第一结构区与第四结构区为表组织和里组织构成的双层组织,形成双层结构区,且其表组织与里组织之间对应设置断点垫纬纱的第一纱段,所述第一纱段由短纤粗纱和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的水溶性维纶长丝组成;且在所述第一结构区内,所述第一纱段的长度沿纬纱方向与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宽度保持一致;在所述第四结构区内,所述第一纱段的长度沿纬纱方向与所述第四结构区的宽度保持一致;
所述第二结构区与第三结构区为单层组织,形成单层结构区;所述第二纱段包括短纤粗纱、连续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的水溶性维纶长丝以及连续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周的涤纶长丝;且在所述第二结构区内,所述第二纱段的长度沿纬纱方向与所述第二结构区的宽度保持一致;在所述第三结构区内,所述第二纱段的长度沿纬纱方向与所述第三结构区的宽度保持一致;
染色工序加工时,所述第一结构区与第四结构区内的断点垫纬纱的第一纱段解捻、均匀分散后填充于所述双层结构区内,使得该双层结构区凸起;由于涤纶长丝的包缠作用,所述第二结构区与第三结构区内的断点垫纬纱的第二纱段继续以纱线的形式交织于单层结构区内,得到具有单双层凹凸结构的自调整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整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纬向方向上,所述第一结构区与所述第三结构区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结构区与所述第四结构区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宽度WA与所述第二结构区的宽度WB满足关系式:WA:WB<1,以形成呈中间凸出、四周凹陷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整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纬向方向上,所述第一结构区与所述第三结构区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结构区与所述第四结构区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宽度WA与所述第二结构区的宽度WB满足关系式:WA:WB>1,以形成呈中间凹陷、四周凸出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整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纬向方向上,所述第一结构区与所述第三结构区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结构区与所述第四结构区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宽度WA与所述第二结构区的宽度WB满足关系式:WA:WB=1,以形成交替分布凸起与凹陷的“田字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整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层结构区,所述断点垫纬纱的第一纱段不参与交织,仅垫在所述双层结构区的表层组织与里层组织之间;在所述单层结构区,所述断点垫纬纱的第二纱段参与交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粗纱包括但不限于为聚酰亚胺纤维、木棉纤维、汉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调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点垫纬纱的短纤粗纱为汉麻;所述双层结构区与单层结构区的经纬纱原料采用吸湿性低于汉麻的纤维,以在所述双层结构区形成表层组织到短纤粗纱的单向导湿结构,并通过相邻的单层结构内的第二纱段实现快速导湿,以保持织物表面干爽。
8.一种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自调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第一结构区、第二结构区、第三结构区以及第四结构区的组织结构,确定第一结构区与第二结构区的纬向宽度的比例;
S2,选用预定原料的经纱、纬纱和断点垫纬纱;所述断点垫纬纱包括短纤粗纱、连续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的水溶性维纶长丝以及间断包缠在所述短纤粗纱外的涤纶长丝,以形成交替分布的没有涤纶长丝的第一纱段与具有涤纶长丝的第二纱段;
S3,根据上机图穿经、穿筘后进行织造;
其中,在所述第一结构区与第四结构区中,所述断点垫纬纱不参与交织,仅垫在双层组织结构的两层组织之间;
在所述第二结构区与第三结构区中,所述断点垫纬纱参与交织;
S4,织造完成后,染色加工时,所述第一结构区与第四结构区内的断点垫纬纱的第一纱段解捻、均匀分散后填充于双层结构区内,使得该双层结构区凸起;由于涤纶长丝的包缠作用,所述第二结构区与第三结构区内的断点垫纬纱的第二纱段继续以纱线形式交织于单层结构区内,得到具有单双层凹凸结构的自调整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74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