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7476.8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9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李东浩;杜玲霞;孙丽娟;唐华瑞;郭营飞;苏丹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G06F30/13;F16M11/42;F16M11/18;F16M11/10;F16M11/08;H04L67/1097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45146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建筑 监测 系统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整合模块、数据对比模块、数据分分析模块、数据判别模块、云储存模块和譬报模块;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对建筑框架进行扫描获取数据,在获取数据后,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扫描获取的数据进行识别,通过数据整合模块获取准确、完整的建筑数据,形成完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据对比模块作业,根据实物扫描得出的建筑模型和设计模型参数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得出结论,得出分析结果后,经过数据判别模块,判定实物建筑模型和设计模型参数是否相同,如果参数相同,系统自动整合成完成文件,储存在云储存模块,如果参数不同,通过譬报模块,能够对问题参数进行区别,能够对建筑不符的位置进行判定;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底板(1)、气囊(3)、限位弹簧(4)、升降板(5)、旋转柱(6)、旋转电机(7)、主动齿轮(8)、配合齿轮(9)、旋转座(10)、旋转马达(11)、电路集成板(12)和摄像头(13),所述底板(1)的顶侧粘贴有气囊(3),所述升降板(5)粘贴固定在气囊(3)的顶部,所述底板(1)与升降板(5)之间成环绕矩阵列设置有多个限位弹簧(4),所述旋转柱(6)的底端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升降板(5)的顶侧,所述旋转柱(6)的圆周面上套装有配合齿轮(9),所述旋转电机(7)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升降板(5)的顶侧,所述主动齿轮(8)安装在旋转电机(7)的转轴上,所述旋转座(10)焊装在旋转柱(6)的顶端,所述电路集成板(12)在销轴的配合安装在旋转座(10)内部,所述电路集成板(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摄像头(13),所述旋转马达(11)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旋转座(10)的侧面上,所述旋转马达(11)的转轴通过联轴器配合与销轴连接;
所述底板(1)的顶侧焊装有空压箱(15),所述空压箱(15)的顶侧固接有气泵(14),所述气泵(14)与空压箱(15)通过导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通过打导气管与空压箱(15)连通,所述气囊(3)的圆周面底部连接有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上安装有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侧四角位置分别安装有滚轮(2),所述气囊(3)的外侧环绕设置有四个限位弹簧(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8)和配合齿轮(9)平行设置,所述主动齿轮(8)与配合齿轮(9)互为啮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集成板(12)内设置有储存模块和网络传输模块,所述储存模块与摄像头(13)通过信号连接,所述网络传输模块与主机通过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74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
- 下一篇:消防员考勤与综合绩效考核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