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自适应探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8857.8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2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姣;王义斌;蒋梦龙;温慧滢;金志鹏;孙雯;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F16L55/40 | 分类号: | F16L55/40;F16L55/32;F16M11/08;F16M11/10;F16M11/18;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丁涛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自适应 探测 机器人 | ||
1.一种管道自适应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1)、变径机构、弯道适应机构、附壁轮(2)、摄像头云台、通讯电缆(3)以及控制模块;
机器人主体(1)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与后段之间通过弯道适应机构连接,弯道适应机构保证机器人能够通过弯曲管道;
所述通讯电缆(3)固定在机器人主体(1)后段的后端盖,用于连接管道外的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控制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上的控制模块,所述摄像头云台安装于机器人本体(1)前段的前端盖;
所述变径机构分别固定安装在机器人主体(1)的前段的后端盖上和后段的前端盖上,呈轴对称设置;
所述变径机构包括联轴器(4)、若干组滑块摇杆(5)、铰支座固定孔集成块(6)、丝杆(7)、丝杆滑块(8)、连接杆(15)以及直流电机(9);丝杆(7)一端由铰支座固定孔集成块(6)安装在其固定孔内,位于机器人主体(1)轴心处,另一端由联轴器(4)与第一动力装置(9)输出轴相连接,丝杆滑块(8)与丝杆(7)配合,与各方向上的滑块摇杆(5)铰接,各方向上的滑块摇杆(5)与铰支座固定孔集成块(6)铰接,铰支座固定孔集成块(6)通过螺钉固定于机器人主体(1)前段或后段的端盖上;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与铰支座固定孔集成块(6)铰接,另一端连接附壁轮(2),所述连接杆(15)的中段杆部位置与滑块摇杆(5)铰接,所述附壁轮(2)内部设有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附壁轮(2)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自适应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为直流电机,输出轴与联轴器(4)连接,从而驱动丝杆(7)的旋转,当丝杆(7)旋转时,滑块在丝杆(7)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自适应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道适应机构包括若干根相同的弹簧(10),机器人主体(1)的前段的后端盖上和后段的前端盖上分别设有对称的固定孔(11),每根弹簧首尾分别与主体上的固定孔(11)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自适应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壁轮(2)通过轴承安装于变径机构的末端,由轮毂电机驱动,安装于附壁轮(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自适应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头云台包括舵机一(12)、舵机二(13)、摄像头(14),舵机一(12)固定在机器人本体(1)前段的前端盖上,舵机二(13)固定于舵机一(12)的轴翼上,摄像头(14)固定于舵机二(13)的轴翼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自适应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位于机器人本体上,包括STM32F407VET6 ARM Cortex-M4内核芯片控制器、L298N电机驱动模块,所述L298N驱动模块摄像头舵机云台分别与STM32F407VET6 ARM Cortex-M4内核芯片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舵机一(12)、舵机二(13)、第一动力装置(9)分别与L298N驱动模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88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显示压力值的螺母
- 下一篇: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苗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