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9012.0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周善红;王楠;刘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煅烧 炉防棚料 冷却水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其方案为:包括水套本体、上法兰和下法兰:所述冷却水套本体窄面底端设有冷却循环水入口、排污口和棚料处理口;所述冷却水套本体窄面顶端设有冷却循环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套本体内部设有多个横向导流板和一个竖向截流板,所述横向导流板在冷却水套本体窄面一侧设有冷却循环水流通通道,所述冷却水套本体最内部为物料流通区,所述物料流通区与所述棚料处理口相连通。通过本发明,操作人员发现罐式煅烧炉出现棚料现象时及时的做出有效处理,解决棚料隐患同时提高冷却循环水的换热效率,增强换热效果,更易清理冷却水中沉积下来的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素生产领域的罐式煅烧炉,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
背景技术
罐式煅烧炉是炭素行业用于煅烧石油焦的主要设备,生焦经过特定时间的煅烧工序后变成熟焦,经过成型车间筛分、挤压和成型等工艺加工制成阳极生块,将生块送入阳极焙烧炉进行焙烧,最终生产出铝电解槽使用的炭素阳极。
石油焦在罐式煅烧炉内的运动轨迹是自上而下,依靠自身重力实现自然下落的过程,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排料设备控制石油焦的排放速度。首先,生焦通过位于罐式煅烧炉炉顶的加料斗进入罐式煅烧炉的料罐内部,料罐内的石油焦被两侧的火道加热,经过煅烧后的石油焦温度可高达1000℃以上,如果直接进入炉体下部的排料设备,会因为温度过高损坏排料机构和煅后焦输送机构,因此,必须经过冷却水套进行冷却以后才能进入排料机构。
目前的罐式煅烧炉用冷却水套主要存在两个使用问题,其一是罐式煅烧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容易因为煅后焦在料罐内结焦成块造成棚料现象,棚料是非常危险的生产问题,当罐式煅烧炉发生棚料时,操作员工很难及时作出有效处理,当料罐内的棚料时间较久,料罐上部棚料瞬间下落时,会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如何对棚料作出有效处理至关重要;第二方面是目前使用的冷却水套通常分为上下水套,这是因为冷却循环水在水套内的流动轨迹不合理,造成换热效果不好,只能分为上下两个水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的换热效率。因此,通过控制水套内部冷却循环水的流通轨迹来提高换热效率非常具有生产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目的是可以及时地对棚料现象作出有效处理,同时还能提高冷却水套中冷却循环水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套本体、上法兰和下法兰:
所述上法兰与罐式煅烧炉下料口相连通;
所述下法兰与排料机构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冷却水套本体窄面底端设有冷却循环水入口、排污口和棚料处理口;所述冷却水套本体窄面顶端设有冷却循环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套本体内部设有多个横向导流板和一个竖向截流板,所述横向导流板在冷却水套本体窄面一侧设有冷却循环水流通通道,且所述冷却循环水流通通道位于所述竖向截流板的左侧或者右侧;所述冷却水套本体最内部为物料流通区,所述物料流通区与所述棚料处理口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套本体窄面底端靠近角落的位置。
上述的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横向导流板的数量根据冷却水套本体的高度确定。
上述的一种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其优选方案为,所述竖向截流板的位置包括但不局限于所述冷却水套本体窄面的中心部位。
上述的新型罐式煅烧炉防棚料冷却水套的工作原理为:
棚料处理口位于冷却水套本体窄面下端,与冷却水套内部物料流通区域相连通,当操作人员发现料罐内部出现棚料时,可以打开棚料处理口5,用特制的工具及时处理棚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9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