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焙烧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9790.X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梓晖;杨晓东;梁伟忠;杨君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康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0 | 分类号: | F27D1/10;F27D1/18;F27D7/02;F27D13/00;F27D21/02;B22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焙烧 | ||
1.一种卧式焙烧炉,包括焙烧炉主体(1),焙烧炉主体(1)上设有出沙管(4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沙箱(2)和第一热循环装置,进沙箱(2)设置在焙烧炉主体(1)上,进沙箱(2)背离焙烧炉主体(1)的一端设有进沙口(3),第一热循环装置包括背包箱(24)、进气管(25)、出气管(26)、连接板(27)、进气封头(28)、出气封头(29)和通气壳(30),背包箱(24)设置在焙烧炉主体(1)上,进气管(25)和出气管(26)均设置在背包箱(24)上并贯穿背包箱(24)侧壁,进气管(25)和出气管(26)均连接通气壳(30),通气壳(30)处于背包箱(24)内,连接板(27)设置在进气管(25)和出气管(26)上,进气封头(28)和出气封头(29)均设置在进气连接板(27)上,进气管(25)背离通气壳(30)的一端处于进气封头(28)内,出气管(26)背离通气壳(30)的一端处于出气封头(29)内,背包箱(24)上设有第一连接管(31),进沙箱(2)上设有第二连接管(32),第一连接管(31)与第二连接管(32)之间连接有中间管(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33)上连接有保温结构,保温结构包括保温棉(34)和防护壳(35),保温棉(34)和防护壳(35)均设置在中间管(33)上,保温棉(34)处于防护壳(35)与中间管(3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还包括旋转架(36),旋转架(36)与中间管(33)转动连接并处于防护壳(35)内,保温棉(34)至少设置为三块,保温棉(34)可拆卸连接在旋转架(36)上,且保温棉(34)以旋转架(36)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旋转架(36)上设有检修口和用于遮挡检修口的检修门(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6)上至少设有三个分隔板(38),分隔板(38)以旋转架(36)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保温棉(34)处于相邻分隔板(3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6)上设有保温管(37),保温管(37)套设在中间管(33)上,且保温管(37)内侧壁上设有银层或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循环装置,第二热循环装置与第一热循环装置结构相同,第一热循环装置的背包箱(24)通过第二热循环装置的背包箱(24)与焙烧炉主体(1)相连,第一热循环装置的出气封头(29)与第二热循环装置的进气封头(28)通过连通管(4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循环装置的背包箱(24)设置在焙烧炉主体(1)侧壁靠近出沙管(43)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康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康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97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组件和开关磁阻电机
- 下一篇:一种农业自动化电动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