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褪色的电致变色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9993.9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宋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燕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9/02 | 分类号: | C09K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敦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6 | 代理人: | 姜术丹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褪色 变色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电致变色材料,包含有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和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中悬浮有导电粒子。本发明提供在含有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解液中添加导电粒子,为带正负电荷的电致变色材料就近提供电荷湮灭的场所,无需迁移到对电极,从而缩短褪色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褪色的电致变色材料,主要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提高器件的褪色速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elecrtochromism)是指对可变色材料施加电场或通入电流时,材料的光学性能(光的透过率、反射率或吸收率)在包括可见光波长的某一波长范围内产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性能上,电致变色则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当某种极性电压施加到电致变色材料上时,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随之增加,这种现象称之为“褪色”,当电压的极性相反时,材料的光透过率又随之减小,呈现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之为“着色”。
电致变色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两大类。通常用作电致变色材料的有机物是紫精类化合物,噻喃类,聚苯胺、PEDOT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在高价氧化状态下无色,在低价还原状态下着色,这类材料称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如WO3,MoO3,TiO2,Nb2O5等。第二类,在低价还原状态下无色,在高价状态下着色,这类材料称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如NiOx,Rh2O3等。第三类,在两种不同价态下具有不同的颜色,这种材料称为双色电致变色材料,如V2O5等。
在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中主要使用的紫精和吩嗪的变色原理如下式1和式2所示:
式1:
式2:
吩嗪类化合物在电场和电流的作用下,失去电子,由无色状态变为浅黄色状态,而紫精则得到电子,由无色状态变为深蓝色状态。褪色时,电子则由紫精分子转移到吩嗪化合物。由此可以看出,决定褪色时间的是紫精分子和吩嗪分子的移动速率。
在目前使用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器件领域中,通过提高电压或电流之类的方式可以加快变色速率,褪色主要依赖于正负电荷向对应的对电极移动,距离较远,因此,褪色的时间较长。可以通过减小两片导电玻璃之间的间隙也就是提高电场强度,可以缩短褪色时间,但与之带来的问题是变色深度不够,在很多领域难于使用。此外,如文献(J PhysChem B.2000,.104,.11449-11459.)中上述改进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在紫精化合物上接支膦酸盐,吸附在TiO2/FTO表层上,缩短迁移距离,从而缩短了褪色时间。由于使用的是FTO透明导电玻璃,二氧化钛需要高温沉积在FTO膜上,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实现批量生产。
综上,缩短电致变色材料的褪色时间,尤其是缩短紫精类变色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缩短电致变色材料的褪色时间,尤其是缩短紫精类变色材料的褪色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下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快速电致变色材料,包含有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和电解液,上述电解液中悬浮有导电粒子。
优选地,上述导电粒子选自碳纳米管、富勒烯、导电炭黑、导电氧化锡铟或导电二氧化钛粒子中的一种或数种。
优选地,上述导电粒子分散在上述电解液中,上述导电粒子的粒径小于100纳米。
优选地,上述导电粒子为碳纳米管,上述碳纳米管直径小于100纳米,长度小于5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燕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燕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99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